七年地理下冊第六章第二節《亞洲人文環境》教學設計
教 師:指導學生讀圖6.15,分組完成教材p10活動題1
師生小結:亞洲人口眾多可從三個方面分析說明。
1. 按人口數給大洲排隊;
2. 按人口自然增長率給大洲排隊;
3. 對比亞洲凈增人口數和世界凈增人口數。
教師承轉:亞洲這種人口特點會對資源環境造成什么影響呢?
學生討論:完成教材p11活動題2
教師引導: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怎樣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呢?
學 生:討論、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略
[小 結]:通過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我們了解到亞洲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6個,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帶來很多的資源和環境問題,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第2課時 多樣的地域文化和經濟發展差異
[復習提問]:亞洲人口眾多體現在哪些方面?
[導入新課]:了解歷史的同學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在我們亞洲,在這些地區人們不斷地開拓,創造了各自的文化。文化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亞洲多樣的地域文化。
[新課學習]:
教 師:引導學生讀圖6.17,觀察人們的服飾、居住環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點?并分析這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有什么聯系?
學 生:分組討論,并選代表發言。然后迅速完成教材p14活動題1
教 師:由此可見,各地區的文化都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民族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自然條件適宜的地方,就成為了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學 生:閱讀材料p12: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
教 師:引導學生從地形、氣溫、降水等方面分析人類的文明同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
師生總結: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同自然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自然環境孕育著不同的民族習俗和地域文化。
學 生:自由發言。從服飾、飲食習俗、建筑等方面交流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
教 師:亞洲有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文化?
師生總結:理解和尊重。因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實現同其他國家友好往來的基礎,也是新時期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速對外開放的要求所以,在出國之前,都要先了解所去國家的風土人情,并尊重其文化差異。
教 師:亞洲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都有很大的差異。當然各地的經濟發展也很不平衡。
教 師:指導學生讀圖6.18,了解亞洲各地區的經濟差異。
學 生:完成教材p15活動題1,并討論產生這些巨大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總結: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是受到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條件影響的,各國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并結合世界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大環境來確定其經濟發展戰略。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有許多方面,比如三類產業的構成。
學 生:閱讀教材p16:三類產業的劃分
教 師:指導學生完成表6.1,分析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與三類產業比例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