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案例1秦漢文化之旅
活動目的:
思想文化是中國古代社會留給現代的最豐厚、最富有生命力的遺產,是今日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初中生了解秦漢時期宗教、史學、藝術三個領域的文化成就,是提高個人素養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力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了解佛教傳人和道教興起的簡要史實;了解司馬遷的生平事跡及其撰寫的《史記》的簡要內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和磅礴氣勢;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學習潛力的發掘。
活動準備:
佛教和道教的傳播以及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學生不易把握。因此,我在課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自由組合形成四個學習小組,確立小組名稱和口號,推選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從下面四個話題中,選取最感興趣的一個,展開課前的社會調查,共同完成一個簡單的調查報告。準備時間為兩周。
1.本地有哪些和佛教、道教有關的景點?
2.在生活中有哪些和宗教相關的事物?
3.你身邊是否有人信仰宗教?
4.收集有關兵馬俑的知識介紹,探究秦朝勞動人民是如何制作兵馬俑的?
活動步驟:
第一步:自主空間(10分鐘)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本組的探究內容,自主學習。
第二步:合作空間(20分鐘)
小組之間相互開放,交流在課前收集和調查獲取的知識和感受,展示本小組撰寫的調查報告。
第三步:生活空間(5分鐘)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現場調查。
第四步:創造空間(25分鐘)
小組合作,完成繪圖及歷史畫配文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自讀自問,自己探索。(自主空間)
1.教師:看到大家能夠從自我、他人、集體三個角度出發,自由組合成四個學習小組,并確立了本組的學習口號,老師感到非常欣慰。有一句廣告詞說“我選擇,我喜歡。”我相信在今天的學習中,同學們都會牢記本組的學習口號,做到人人參與,享受學習。下面讓我們進入學習的第一站:自主空間。
2.學生:各組在組長的負責下,結合課文中的第一目內容和課前通過調查獲取的知識,邊讀邊思考,通過組內交流、探索,尋找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自主確定學習內容。
陽光組:探究佛教是什么時期傳入中國的?為什么受到中國封建統治者的歡迎?
快樂組:探究煉丹家在煉制丹藥時是怎樣發明火藥的?
火箭組:探究宗教和迷信、宗教和邪教的區別。
智慧樹組:探究道士、和尚會不會長生不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每一個小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地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當好促進者、引導者的新角色。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有目的的開放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教學的主體。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雖然開始存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但在組長的協調下,大家達成共識,確立了共同學習的內容。學生在參與中初步學會了如何與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