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案例1秦漢文化之旅
二、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合作空間)
1.成果展示
各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課前完成的調查報告,交流本組的探究成果。
2.小組間相互開放,
交流在調查過程中收集的課外知識和遇到的有趣事情。
3.學生評價交流(鼓勵點評和鑒賞有創造性的學生)
學生一:認為快樂組同學展示較為成功,確定的學習主題很好,全班同學對他們的探究結果都很感興趣。智慧村組也很有創意,讓我們知道了人不會長生不老。(教師肯定并鼓勵)
學生二:認為火箭組同學在內容上質量更高,能夠和我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這是很有創意的。(教師肯定并鼓勵)
學生三:認為自己的小組(陽光組)最優秀,組內同學動手繪制了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圖,讓大家能夠清楚地了解這個問題,并且上臺展示的學生最多。(教師肯定并鼓勵)
(開放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結論進行新的審視,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三、聯系實際,關注生活。(生活空間)
1.現場調查
調查內容一:本班是否有信仰宗教的學生。
調查結果:沒有。但有一個學生表示以后想信仰伊斯蘭教。
教師:你是一個有個性的學生,老師尊重你的選擇。(不輕易否決學生的觀點)
調查內容二:有多少學生參加過算命、抽簽、拜神等活動。
調查結果:18名學生。
調查內容三:18名學生中抽過上簽、下簽的人數?并請他們談談抽簽的經歷和感受。
調查結果:上簽:7人;下簽:4人。
學生一:我在武當山旅游時算過命。當時抽的是上上簽,道士說我會萬事大順,無病無災,今年還有意外的驚喜,并要我媽媽多給了他50塊錢。結果我盼了兩年多了,也沒有看到意外的驚喜,感冒還照樣得,水痘還照樣出。
學生二:我曾經抽過下下簽。當時算命的說我今年有災,命相非常不好,只有親自到武當山去一趟,繞著大殿走三圈,才能消災免禍。結果過了一年多,我也沒去過武當山,身體還長得越來越胖。
2.教師小結:信仰自由是我國的一貫政策,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崇尚科學,批判地繼承我國傳統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教和迷信、邪教區分開來。
(引入生活之活水,把學生的生活及其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作為課程內容,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強化了學生的個體體驗,又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到成功地釋放和發展,使課堂洋溢靈動、鮮活的氣息。調查過程中,教師不要做任何評價,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得出結論即可。)
四、張揚個性,發掘潛能。《創造空間)
教師:下面讓我們走出玄妙、飄渺的宗教世界,去結識一位用生命書寫歷史的偉人。(課件展示:司馬遷的畫像和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學生活動一:在組長的帶領下,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以下任務:繪制司馬遷的畫像(或用泥土等材料創作司馬遷的塑像);給自己的作品配一段文字介紹;展示作品,并進行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交流:
陽光組:我們的作品雖然不夠成熟,但它凝聚了全組同學的心血,我們在創作中感受到了友愛和互助的重要性。
快樂組:在制作過程中,我們組實現了“人人參與,大家快樂”的目標,我們的作品是最成功的。
火箭組:我們小組分工最明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和職責,我們的作品質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