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自測題
三、列舉題
唐太宗常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結合所學知識,舉出我國歷史上“載舟”、“覆舟”的朝代,概述它們的興亡。
四、材料解析題
出玉門關后,向導借故離他而去,他只好孤身一人騎馬穿越莫賀延磧(今安西到哈密的沙漠地帶)。莫賀延磧長八百余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黃沙漫漫,無邊無際。他只得追尋路上的白骨和駝馬糞的蹤跡前行。一天,他迷失了方向,身體又極度困乏,便下馬取皮囊飲水,不料一時失手,一皮囊的水全部傾覆,這是無可補償的損失。他懊喪無奈,只得往回取水,東行了十余里,忽然想:“我曾發誓,若不到天竺,決不向東后退一步,寧可西進而死,決不東歸以生。”于是,他立刻勒轉馬頭西行,一連走了五天四夜,終因眼枯唇焦、喉痛腹燥,人馬一齊倒臥在沙石上。半夜蘇醒后,幸得識途的老馬把他帶到池塘邊,才擺脫了險境。出了大沙漠,他經過伊吾(今哈密)、高昌國(今吐魯番)、阿耆尼(焉耆)、層支(庫車),經凌山(今天山山脈的騰格里山穆素爾嶺)轉道中亞地區,再翻越大雪山(今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黑嶺(又名黑山,泛指興都庫什山南面的大嶺),終于進入北印度。此時,他離開長安長途跋涉已將近一年。
請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誰?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他以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哪部書?這部書有什么研究價值?
(3)上述材料反映“他”具有什么樣的優秀品質?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五、簡答題
1.有的歷史學家說:“在中國歷史上,隋朝雖然是個短命的王朝,但它卻有許多制度創新。其歷史地位舉足輕重。”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2.李白、杜甫、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不同時期,他們的詩歌風格也大不相同。請試著分析不同社會生活背景對他們詩歌創作的影響,列出他們的代表作品。
3.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大量的文化遺存。你最感興趣的有哪些?請簡單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