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案設計
(介紹青花瓷:青花瓷又稱青花,是以鈷為色料,直接在胎上繪畫,在施透明釉,
經1300攝氏度高溫一次燒成的藍白兩色相間瓷器,被國外稱為中國的“國瓷”。如,XX年在英國倫敦拍賣的“鬼谷下山”元青花瓷大罐當時的成交價折合人民幣是2.3億,以當天的國際價可以買兩噸黃金。 XX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樂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級棱口”受到市場追逐,以43303元高價拍出。)
回顧唐代、宋代都有哪些比較有名的瓷器?
(唐:青瓷、白瓷、唐三彩;宋:哥窯冰裂紋瓷器)
過渡:由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繁榮,很多物品在滿足了自身消費還有剩余的情況下就被投入到市場中去買賣,這就使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3.商業:全國性貿易城市:北京和南京。
(引導學生看p117《皇都積勝圖》(局部)
(這幅圖以北京城為代表展示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空前活躍。眾多商業城市的空前繁榮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活躍的一個突出表現,而商人數量增多,則是另一突出表現。)
問:明清時期哪里的商人最有名?(山西的晉商和皖南即今江西、安微的微商)
過渡: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為手工業生產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銷售市場,從而刺激了手工業的發展,使它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在市場競爭的作用之下,一種新的經濟現象悄然而生。
4.出現新的經濟現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講述(表演或閱讀)p117小字最后一段“施復夫婦”的故事。
問題:施復夫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成為大機戶的原因有哪些?
(自己織絲、善于經營、再投資、擴大規模、雇傭工人等。)
這在當時并不是個別現象。這種現象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的萌芽。請看課本p117正文部分。回答以下問題(時間3分鐘):
問: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何時?何地?何行業?
(明朝中期以后。蘇州、松江等地。紡織業。)
板書:時間:明朝中期以后。
地點:蘇州、松江等地。
問:資本主義萌芽的典型表現是什么?(“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機戶出錢購買原料和織機,機工出賣力氣為機戶干活。)
問:機工在什么地方為機戶干活?(機房。機房是進行紡織生產的場地。)
而機戶就可以在家里數鈔票,也就是說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實質,劃起來,注明“實質”)
板書:實質: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問:男耕女織本就是封建社會中國農村傳統的經濟生活,那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帶的紡織業中會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呢?
學生回答時教師引導:
(1.明朝農業的發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購買力,也使江南地區剩余的務農勞動力轉而專門從事棉紡織業;
2.唐宋以后,江南已成為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來就是中國的紡織基地,有從事紡織生產的優良技藝、專門人員和銷售市場。)
當時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工場手工業,它是從手工業到機器大生產的一個過渡,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且從涉及的地域、行業等來看,它還只是在封建社會內 “孕育”著;即使到了清代有所發展,就全國范圍而言,資本主義萌芽在整個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當時仍占主要地位。但資本主義萌芽這種新因素的出現及其長期的緩慢發展狀態卻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進入了衰弱時期,它已不可能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