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案設計
過渡:14~16世紀,歐洲的一些國家,如意大利、英國等也相繼出現了工場手工業性質的資本主義萌芽,且發展相當迅速,這與其政府的推動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國政府對資本主義的發展采取的是怎樣的對策呢?請閱讀課文118—119頁的“‘閉關鎖國’的政策”一目,思考并討論第5個預習題,時間3分鐘。
①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閉關鎖國”能御敵于國門之外嗎?為什么?
②清朝“閉關鎖國”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你知道同一時期的歐洲政府最關注、熱衷的是什么事情嗎?
③從歷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閉關鎖國”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④“閉關鎖國”給你的最大感觸是什么?
問:清朝前期實行的是怎樣的對外政策?
(閉關鎖國。“閉關”原指關閉城門,后引申為斷絕往來;“鎖國”指像鎖門似的把國家關閉起來,不與外國交往。“閉關鎖國”是明清時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拒絕和他國往來交流的政策。清朝時它得到了嚴厲的實行。)
問:那清朝統治者為什么要推行這種“閉關鎖國”政策呢?
板書:1.原因:(劃線)
①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戰國時李悝﹑商鞅和韓非等人認為,農業是人民衣食和富國強兵的源泉,因而把農業稱為"本",把工商業稱為"末"。認為重農必須抑商和禁末,以保證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②根本原因:由于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他們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清朝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的固步自封、虛驕自大的淺見陋識嚴重影響了中國的進步。)
③直接原因:當時西方地點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問:你認為“閉關鎖國”能御敵于國門之外嗎?為什么?
(不可能。)
問:那“閉關鎖國”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板書:2.表現:
第一步:(海禁)清初的40年,(順治初年,為了對付東南沿海及中國臺灣反清勢力)實行最嚴厲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第二步:(設關)清朝統一中國臺灣以后,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作出了嚴格的限制;
第三步:(閉關)下令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他港口,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板書:清朝閉關后唯一對外港口:廣州。統一經營管理貿易的機構:廣州十三行。
問:當清政府的海禁使中國船隊在東南亞海面銷聲匿跡時,歐洲各國政府卻大力進行海外殖民擴張、掠奪,其中英國屢挫強敵,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日不落帝國”。19世紀中期,英國又將殖民侵略的矛頭對準了哪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家?
(中國。)
問:清朝“閉關鎖國”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板書:3.影響: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但是,閉關鎖國作為一種消極落后的防御政策,是無法阻擋西方堅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會嚴重妨礙中國自身的發展,導致經濟的停滯和倒退。
比如,海禁的施行,使中國的商品失去了廣闊的海外銷售市場,也因此阻滯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遲緩, 19世紀末,當資本主義國家已進入機器大生產時代時,中國的資本主義卻仍處在工廠手工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