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教學重點:都江堰的修建和戰國編鐘。教學難點:都江堰的設計原理。
教學方法:以討論、講故事等學生活動為主。
課型設計:新授課
課前準備: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第一組負責搜集和整理有關都江堰的資料,第二組負責搜集有關編鐘的資料以及有關公輸班和墨子的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資料整理和加工。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并逐步確立的社會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諸侯爭霸,七雄并立,戰爭不斷。各諸侯國為了稱霸諸侯,兼并小國,往往通過變法等途徑鼓勵和發展社會經濟,由此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科學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國音樂重寶編鐘。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先秦時期我國先民創造的兩大奇跡吧!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師首先提問:位于我國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美稱,你知道這個美稱叫什么嗎?(天府之國)那么,四川為什么會被人們稱為“天府之國”呢?現在我們就請第一小組的同學幫我們解開這個謎團吧!
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沖擊而成的,在這里,岷江從地勢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進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滾湍急的江水流速驟減,從山上沖擊、夾帶下來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積下來,日積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發,江水沖出河道,淹沒大片的村莊和良田。旱季水量減少,兩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因此,人們迫切需要治理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河,改變這種水旱連連的困難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昭王時,蜀郡太守李冰,是一個有遠見卓識、又通曉天文地理知識,而且是一個關心百姓疾苦的官員。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實地勘察,并注意總結前人治水的經驗教訓,最后決定因勢利導,在岷江出山口的灌縣附近修建都江堰。他選擇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魚嘴,強行在中流把江水分為內和外江。又在離堆腳下鑿石穿山修寶瓶口,把江水導入四通八達的灌溉渠網。水渠總長達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飛沙堰,以備旱季擋水,雨季溢洪。
3、都江堰的基本結構
學生演示都江堰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的課件,分析和討論都江堰設計中的科學性。這樣,學生對都江堰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先進的科學水平都會產生深刻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給與適當的補充和深化。
4、都江堰的作用和影響
都江堰自建成以后,一直造福成都平原,使這里成為了沃野千里的人間天堂。因此,人們把成都平原稱作“天府之國”,后來又把整個四川都稱作“天府之國”了。都江堰使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兩千多年來她一直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的水利科學家都對這座偉大的水利工程嘆為觀止。XX年,都江堰與鄰近的道教名山青城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
5、拯救都江堰
建國以后,我國部分水利工作者急于發展當地經濟,在沒有進行全面的科學研究的情況下對都江堰進行了不適當的改造,特別是最近已經開工的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及其輔助設施對都江堰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我們這些自作聰明的現代人的“杰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