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經濟的發展
[教師引導]以小組為單位速讀82頁第三自然段小紅字,然后完成下表:
農具 西漢的耕犁,安裝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
西漢的新型播種工具耬車 大大加快了播種速讀。
耕作技術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農作物種植 北方:小麥,南方:水稻,黃河中下游地區:千畝桑麻。
(多媒體展示圖表和相關圖片,分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初一學生依賴性大于自主性,迷信教師過于相信自己,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抓住問題的實質,養成條理清晰的好習慣。圖表概括簡單明了、條理清晰,恰好能實現這一點。
[過渡]桑麻的發展促進了絲織業的發展,農具不斷改善,促使了冶煉技術的提高,也就是說農業的進步為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
(板書:手工業: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
<二>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
[教師引導]以小組為單位仔細閱讀第二個子目: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并討論:手工業的發展出現在哪兩個領域,通過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請小組選代表回答。
學生閱讀、討論……
答案一:漢代的絲織業,已經使用提花機,而且染色技術也很高,絲織品精美。中原地區生產的絲綢,受到國內外喜歡。
(多媒體展示補充說明長沙馬王堆漢墓絲織品的趣聞)
答案二:漢代冶鐵技術處于當時世界前列。東漢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節約人力,提高冶煉質量。水排的利用,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多媒體展示水排模型)
(設計意圖)讓學生看教材,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學理念的要求。
[動腦筋]“東漢以前已經有了皮囊鼓風、畜力鼓風,利用水力鼓風的水排和它們相比有哪些優點呢?”
學生回答……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教師小結
優點:節約人力、畜力,供風穩定,能量較大,大大提高了爐溫,提高了冶煉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動腦筋來進一步鞏固知識點鼓風冶鐵工具水排,加深學生對生產力對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理解。
(過渡)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當時最為有名的繁華大都市就是人稱東西二京的長安和洛陽。
(板書:商業的發展)
<三>商業的發展
[教師引導]下面同學們根據老師出示的圖片,以小組為單位閱讀83頁有關東西二京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其見解,然后請同學起來描述一下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看看哪個小組描述的準確、形象。
學生結合圖片閱讀、交流……
學生描述:西漢都城長安和東漢都城洛陽,規模宏大,人稱東西二京,長安人口有五十萬左右,東漢洛陽人口在百萬以上。長安城內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商場上的商品繁多,令人眼花繚亂,車馬行人熙熙攘攘……
(教師及時評價鼓勵)
[小組討論]
1.兩漢時期,針對繁華的東西二京,統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規定,如:市場貿易時間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鳥窩的卵,不得“彈射飛鳥”;城內民宅必須種樹,否則要受罰。這些規定對不對?你怎么看?
答案:這些規定有些對,有些不對。如春夏不得掏鳥窩的卵、不得“彈射飛鳥”,城內民宅必須種樹等,都有利于環境保護;而市場貿易時間有一定限制,就不利于商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