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指導學生閱讀134頁“賈思勰和《齊民要術》”課文思考回答:
《齊民要術》屬于哪一門科學?主要內容是什么?歷史地位怎樣?
學生展示:賈思勰的代表作是《齊民要術》,屬于農業科學,主要內容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師點撥:賈思勰非常重視實踐,親自參加農業生產,注意向有經驗的農民學習。他在《齊民要術》中收錄了大量的農業諺語、歌謠。有很多農業諺語至今流傳,指導農業生產。讓學生分組展示收集的農業諺語,提高學習興趣。
回顧古代農業發展情況:(1)我國原始農耕時期,就已經領先于世界種植哪三種農作物?(水稻、粟、蔬菜)我國漢朝農耕技術又有怎樣的發展?(西漢的耕犁已經安裝犁壁耕地,使用耬車播種,掌握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而且大規模治理黃河和興修水利等)
3.酈道元和《水經注》
北朝還有一位偉大的地理學家,他就是酈道元,請大家閱讀第三目“酈道元和《水經注》”。 思考回答:《水經注》是一部什么書? 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它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著作。內容以注錄全國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
師:投影展示《水經注》書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講解總結:
酈道元是北魏時期杰出的地理學家,他從小喜歡博覽群書、野外旅行。他注重調查和實踐,累了大量的地理知識和大量的第一手地理資料。在前人《水經》的基礎上寫成《水經注》一書,全書約30萬字。《水經注》內容豐富,生動詳細地記錄了1250條河流的走向,以注錄全國水道系統為綱,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它對我們今天制定城建規劃,興建水利工程,考古、從事歷史研究都有重要參考價值。這部書的文字優美,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四、課堂小結:
教師最后列出下面的圖表,讓學生依據本節課所學的有關內容,進行填充。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貢獻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
答案: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貢獻
祖沖之 南朝 數學家、天文學家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7位,著有《綴術》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 農學家 著有《齊民要術》,我國現存第一部最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酈道元 北魏 地理學家 著有《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五、情感升華:
我們從數學、農學和地理學三方面了解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成就,我們知道了祖沖之、賈思勰、酈道元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那么他們為什么能夠取得巨大成就?你認為他們最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是什么?
(四人一小組討論,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并形成初步結論)
學生回答過程略。
師小結:科學家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與他們熱愛科學、刻苦鉆研、親身實踐分不開的。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