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響文明的大門
第18課 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教學設想〗
本課是第17課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繼續,知識內容相對較少。因此把過程與方法中收集資料的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中體驗科學精神,確定為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內容以課標為依據,把課文內容僅僅作為參考資料,大膽吸納學生感興趣的課外相關知識內容作為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作為主持者適時點撥、拓展,水到渠成理解課文知識。〖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被稱為“汽車之父”。福特第一個流水線大規模生產汽車,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使人類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
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過程與方法
分組收集卡爾.本茨、福特、萊特兄弟、馮如等人在科學創造活動中的資料,培養資料收集整理的能力。
收集汽車、飛機的圖片、模型、玩具,了解其工作原理。
學習撰寫關于汽車、飛機方面的科普知識小短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汽車、飛機的發明極大改變了人類的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學科學、愛科學。
學習發明家、科學家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科學探索精神。〖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學生通過收集發明家的科學創造活動的有關資料,體驗勤奮踏實、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難點 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劃時代的意義,使人類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說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卡爾•本茨、萊特兄弟、馮如等人的發明創造的資料。
學生收集飛機、汽車的圖片、模型,并簡單介紹其基本工作原理。
播放記錄片《萊特兄弟》的相關設備。〖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第17課我們學習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學們回憶:第二次工業革命從什么時候開始?其時代特征是什么?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新能源有哪些?新機器新產品有哪些?本課我們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第三個方面――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情況。 內燃機的發明與改進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汽船、蒸汽火車)這些交通工具以蒸汽機為動力,取代了以畜力、風力等為動力的馬車、帆船。交通工具革新的重要前提是動力系統的革新。本課學習汽車、飛機的發明,首先了解新的動力系統――內燃機的發明。
2.內燃機的工作原理是怎能樣的?課前要求同學們查找資料,訪問老師,了解這方面的科學知識。現在要求同學們來介紹相關知識。
內燃機是讓燃料直接在機器內部燃燒來產生動力。當活塞向外運動時(第一個運動),燃料與空氣的混合氣被吸入汽缸。當活塞向內運動時,(第二個運動)混合氣被壓縮到最高點,火花引發爆炸,推動活塞向外運動(第三個運動,也是做力沖程)。當活塞向內運動時(第四個運動),廢氣被排出。此后,整個運動周而復始。
3.最先發明的內燃機以煤氣為燃料。煤氣內燃機燃值較低,并且產生煤氣使用不方便。而19世紀70年代以后石油開采、提煉技術都有很大發展,所以后來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氣成為燃料。因此內燃機經歷了煤氣內燃機到汽油、柴油內燃機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