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認識學校
第五課 認識學校
【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學校和教育的關系,了解學校產生發展的一般情況。
(2) 知道學校的基本功能,了解學校文化的基本構成,理解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設置的必要性。
(3) 知道參與學校生活的基本途徑。
2. 能力目標:
(1) 通過對教育發展基本狀況的整理和對社會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宏觀把握能力。
(2) 通過展望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以及自身受教育的前景,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從發展的眼光看世界。
(3) 能夠認同并正確評價學校的規章制度,并運用學校的規章制度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4) 能夠積極參與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并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為學校的活動提出較好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對教育的發展、學校的產生以及學校教育作用的學習和認識,產生熱愛學習生活、熱愛自己學校的感情。
(2) 通過認識學校各種條件、因素對自己的影響,養成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意識和習慣,確立愛護并保護學校環境和設施的意識。
(3) 通過教學,使學生形成珍惜學習條件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學校教育的發展概況。
難點:如何認識學校的規章制度;如何認識學校環境對學生個體的影響。
【課時安排】2課時
【知識點一】 學校教育的發展
【教學設計】
1. 采用教師講解為主的方法,講述我國教育發展的過程。
2. 充分利用書本的圖片,給學生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尤其是對“六藝”的認識。
3. 結合書本的“讀與思”,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板書設計】
一、 學校的產生
二、 發展 古代的學校和教育
近代的學校和教育
三、 我國
(1) 近代
(2) 新中國
(3) 改革開放以來
(4) 教育的民主化
【主要單詞】
學校 school
學校教育 school education
古代 antiquity
近代 modern times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我們上一個單元的主題是什么?
——家庭
(總結)家庭是我們出生后的第一個社會環境。
(提問)青少年成長的主要場所是什么?
——學校
(導入)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進入學校的學習。學校是一個專門的社會組織,是教書育人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