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教學案例
3、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
(1)教師展示兵馬俑的一組圖片后提問:秦兵馬俑的藝術特點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的藝術成就?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后回答。
點評:這個環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兵馬俑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兵馬俑的磅礴氣勢,學生們對我展示的圖片都特別感興趣,很容易就理解了秦兵馬俑的藝術特點,在對這些圖片的欣賞中,自然的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審美感,提高了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
(三)小結──師生共同列表總結本課知識點
點評:以列表的方式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形成清晰的思路,便于記憶,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文化史課程的方法。
(四)探究園地
(1)宗教與邪教的區別是什么?(進行反邪教教育)
(2)提問:兵馬俑為什么都面向東方?(參考《戰國形勢圖》)
四、課后反思:文化史的課知識點多,內容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主次,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佛教、道教放在一起講,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從特別現象認識一般規律;我還聯系現實對學生進行無神論和反邪教的教育。另外,多媒體技術的充分應用增強了本課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總的來說,這一--應用于教學實際還是比較成功的,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即初一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不多,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加上有的同學準備不充分,在討論中有一部分學生說不出自己的想法,只會順著課本走或聽從學習較好學生的意見,討論結果難以形成“百家爭鳴”,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還要加強其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