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案例烽煙四起奏秦殤
活動目的:
采取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形成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歷史和參與歷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去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學習潛力的發掘。
活動準備:
1.按照--的要求,成立四個活動小組,即:編導組、服裝組、道具組和表演組,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的小組,推選本組的組長。
2.各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有序地開展準備活動,完成劇本的編寫、服裝的設計和準備、道具的制作等任務。
3.組織學生收集有關表演方面的資料。
4.活動準備時間為兩周。
活動步驟:
一、編導組的同學介紹劇情和要求,組織表演組的同學進行排練(20分鐘)
二、課本劇表演(20分鐘)
三、評價交流(5分鐘)
活動過程:
一、劇情介紹
編導組:
1.宣讀劇本,把“導演構思”向表演組的同學講述清楚。
第一幕:揭竿而起
第二幕:破釜沉舟
第三幕:鴻門宴會
2.分派角色,幫助演員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排練。
3.各組推薦一名學生,組成評委小組。
二、學生排練
表演組:在編導組的指導下,展開排練。
道具組:結合學生的表演需要,調整和準備道具。
服裝組:結合學生的表演需要,調整和準備服裝。
三、課本劇表演
道具組:放映長城和兵馬俑的資料片,營造一定的歷史氛圍。
(旁白)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從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諸侯割據稱雄時代起,至公元前2XX年亡于漢止,赫赫秦帝國只存在了XX年。秦始皇開創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專制主義政治體制,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廢除封君和貴族的世襲制。他還下令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制度,這些都具有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進步意義。但是,秦始皇也實行了殘酷統治和剝削人民的暴政,大興土木,焚書坑儒,至二世達到極點。于是公元前2XX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伐無道,誅暴秦”,終于使秦王朝土崩瓦解。請看第一幕:揭竿而起。
第一幕:揭竿而起
(道具組:播放下雨聲和轟隆的雷聲,營造狂風卷地,大雨傾盆而下的天氣情況)
地點:大澤鄉附近的一座破廟
人物:陳勝、吳廣、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貧苦的農民。
差役:(手揮鞭子,鞭打貧苦農民)快點走,不準停留,延誤了時間,把你們通通處死。
吳廣:官爺,這大澤鄉在古代是一片沼澤,因而才取了這樣的名字,如今連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讓我們如何行走。我們的命不值錢,但官爺你的命卻很重要呀!
(大家渾身濕淋淋的,擁擠在破廟里,焦急萬分,一籌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陳勝:廣弟,此處距漁陽好幾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達了。如今逃亡是死,舉大計也不過是死,同樣是死,不如為國而死來得好啊!
吳廣:對!死中求生!
陳勝:反暴虐打天下,誰不盼這世道變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