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案設計
山頂洞人/3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師歸納:除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外,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分布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問: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生活的呢,下面讓我們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體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現代人頭像幻燈片,要求:比較三者的頭部有什么區別,指出北京人同現代人相比,有什么特點?
生識圖后自由發言。
師生歸納:北京人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
問:北京人既然保留著猿的特征,但我們已經稱之為人了,這是為什么呢,它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教師提示:指出人和猿/動物的根本區別──會不會制造工具)
生答:說明北京人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產工具
(1)問:北京人使用哪些生產工具呢?
生讀課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師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塊,讓學生加以區別以加深印象理解。
問:北京人又是怎樣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請同學們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點?
生答:用石塊敲打而成;把樹枝砍成木棒。
特點:簡單、原始、粗糙
師強調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知識卡。
(2)天然火
教師首先解釋何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種。
問:請同學們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來源有哪些?(結合文中動腦筋: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種的?)
生思考討論后自由回答。
問:請同學們結合現實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師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幻燈片,歸納指出: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時期的動物》圖片,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問題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之下,他們的事物來源有哪些,他們又是如何獲取食物的?)
學生想象討論,自由發言。
師生共同歸納:環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靠采集、狩獵為生,依靠集體的力量生存下來。過著群居生活。
師:我們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險惡的環境里,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自然進行著艱苦的斗爭,不斷進化、進步。那么,十幾萬年之后的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四.山頂洞人
投放“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山頂洞人的生活”圖片,要求學生結合圖片自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指出: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1.結合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指出,山頂洞人在體質特征方面有什么變化?(模樣同現代人基本相同)
2.識“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圖,說明山頂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進技術?并舉例說明(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例骨針)
3.在用火方面,山頂洞人獲取火種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會人工取火)
4.識“山頂洞人的生活”圖,說明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怎樣形成的?(按血緣關系結合的氏族)
學生閱讀課文自由回答,然后師生共同訂正歸納總結,填寫圖表。
課堂總結、鞏固:
同學們,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依據板書圖表提問、鞏固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