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七年級下冊《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課堂實錄
生:那時候的飲食非常豐富。宜昌就有近千種。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天的冷飲也豐富。在那時有很多人吃魚都吃甲魚、清江魚、胡子鰱。
生:21世紀,農村住房以平房和2~3層小樓為主。城市住房以7~8層高樓為主。最高的有100多層。
生:交通非常方便。公共汽車是常見的普通交通工具,“的士”是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私家車開始進入普通百姓家庭。
生:那時的通訊非常發達,家家戶戶都有電話,手機發展迅速。電腦非常普及,通過互聯網發e-mail進行拜年或祝賀成為時尚。
師:剛才有位同學編寫的“課文”中,提到21世紀初的女士喜歡美容,美容手術還常發生意外。我想知道,你們的媽媽做不做美容? (學生舉手,大致統計人數。)
師:從剛才的小調查看,多數媽媽是做過美容的。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美容手術嗎?媽媽們做過哪些美容?
生:割雙眼皮兒。
生:抽脂
生:拉皮去皺紋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不少。我想起不久前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則題為“美容新招──削足適履的冒險”的報道,大致內容是說美國一些現代女性為了能夠穿上“緊貼足部的鞋子”,開始為自己的足部進行整容。 “削足”是辦法之一,去掉足部一些多余的、影響美麗的肉塊,可以達到美足的目的;另外就是去骨,取掉足部的某根骨頭,讓雙足更好看。美容無國界,如果美足術傳到中國,不知你們的媽媽會如何面對?
(學生議論紛紛。)
生:“好可怕”的,是摧殘身體。
生:如果打麻藥就不會疼的。
師:我們干脆來個現場電話采訪,打電話問問自己的媽媽:假設有某種方法能讓您的腳變大點或變小點,您選擇什么?
(學生感覺電話采訪很新鮮,紛紛報名。老師隨意安排其中的五位同學完成了電話采訪。)
電話采訪對話摘錄:
生:媽媽,我們在上歷史課,老師想請您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有種手術可以把你的腳變大點或變小點,你愿意做嗎?是喜歡大一些還是小一些?
媽媽:如果痛苦不大,我會考慮的。腳當然是小一些好看啊。
(采訪結果是五位媽媽異口同聲表達了同一個信息:腳小巧好看!)
師:現代女性可以通過做手術來解決腳大腳小的問題。在我國宋代人們采用纏足的辦法使腳變小,并逐漸傳開直到新中國成立。同學們對課文中介紹的女子纏足的情況了解了多少呢?
生:課文中這樣寫到“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也逐漸傳開。這反映婦女受到的封建束縛越來越嚴重。”
師:大家知道纏足是怎樣一回事?
(學生回答加上教師補充,基本講清纏足的大致情況。)
師:結合我們剛才討論的“美足”新聞,大家換個角度去想一想過去婦女為什么要纏足?
生:也是為了美。
生:那些士大夫是有文化和地位的人,他們提倡的事在當時就是人們要做的事。
生:是爹媽強迫的!
師:爹媽會不會強迫自己的孩子做不利于孩子成長的事情?
生:不會,就像我的爸媽強迫我搞學習。雖然我有時很想玩,但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好。纏足在過去的爹媽眼中是為了孩子的以后好!
師:纏足在當時看來有哪些好處?
生:我聽說是因為小腳女人走路風姿綽約,好看!
生:纏足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后,不纏足就成為了另類,不受歡迎了。在我國封建社會,女子地位低下,靠丈夫維持生計,聽說如果女孩子是大腳,很難找到好婆家的。明朝的馬皇后因為是大腳,不是天下人都笑話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