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的建立: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的基本史實;
⑵.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元朝的歷史地位,培養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講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拉近歷史,展示歷史畫面。突出歷史的演進過程,歷史的前后對比,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發揮的積極作用。
⑵.怎樣評價文天祥抗元,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認識問題。
⑶.行省制度對后者的影響很大,結合現實分析,培養學生辯證唯物史觀和愛國的精神。
⑷.元朝的統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歷史地位,應予以肯定。
⑸.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重點難點的分析突破
1、蒙古族的興起:
蒙古族是我國歷史的重要民族,成吉思汗是其杰出的領袖。通過提問:成吉思汗是怎樣統一蒙古?為什么能夠統一蒙古?使學生了解蒙古族,并形成對成吉思汗的正確評價。
2、元朝的建立:
通過怱必烈建立元朝,遷都,統一中國的學習,以及元朝的經濟,中外交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知識串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認識元統一的重大意義。
3、行省制度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幻燈片的制作,對唐、元之疆域作對比,對古今行政區域作對比。同時思考:通過對比,元的行政統治有什么特點?從而使學生對行省制度的目的、內容、作用等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4、民族融合是本課又一重點:
民族融合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大亮點,元朝的民族融合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學習中引導學生自學歸納民族融合的表現,并進一步認識民族融合與元的統一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從而對元統一的歷史意義,元朝的歷史地位有一個正確的評價。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和問題教學法的交叉使用。
教具準備:制作多媒體幻燈片若干
1、《成吉思汗》電視劇主題曲畫面片斷。
2、教材p62動腦筋。
3、成吉思汗──一代天嬌。
4、元朝統一示意圖。
5、唐、元運河對比圖。
6、唐、元疆域對比圖。
7、思考題:假如當年文天祥投降了……。
--
教學過程
教學提示、說明
導入新課:
〈教師〉放幻燈片1《成吉思汗》
提問:這是哪個電視劇,是哪個民族?
對這個民族你有多少了解?
〈學生回答,小結〉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帶的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是我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曾經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上做出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些內容。
先放視頻后提問。
語言簡潔
〈板書〉課題
統一蒙古
〈教師〉學習教材p61—p62的內容,結合剛才放的視頻,給學生提問出下列學習要求:
1、 本目中的重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 視頻中的征伐混戰的場面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請你用史實證明。
〈教師〉幻燈片幫助學生完成上面學習任務
在完成上面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下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