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的建立:
〈生答〉⑴漢族開發邊疆。
⑵邊疆各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相處。
⑶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已經漢化。
⑷回族開始形成。
〈師提示〉p65元朝的詩歌反映民族融合的現象。
p66看圖分析,蒙族官員的生活。
〈師小結〉元朝民族融合能夠進一步加強和發展,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三國以來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它促進了各民族互相學習,交往,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從而也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在中國古代是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歷史的學科特點學科資源,對學生進行大中華民族的意識的培養。
〈轉入下一目〉誰能歸納出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
〈小結〉出示幻燈片
⑴統一全國,結束唐末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和幾個政權并立的政治局面。
⑵社會經濟發展。
⑶中外交往頻繁,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
⑷實行行省制度,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
⑸促進民族融合,邊疆地區的開發。
〈師進一步歸納〉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元朝統一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指導學生在板書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轉入下一問題〉可是我們知道在元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位讓后世敬仰的頑強抗元的英雄,知道他是誰嗎?誰能講講他的故事?
〈出示幻燈片〉文天祥
〈師問〉我們從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
〈生答〉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
〈設疑〉〈出示幻燈片〉
有人說:既然肯定元朝統一全國的進步意義,那么文天祥抗元就是違背歷史發展的進步潮流,因此,不應贊揚,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學生討論〉
〈教師小節〉1、元統一的進步性是不爭的事實。
2、但是元統一過程中對南宋發動的戰爭,使南宋境內漢族人民遭受殘酷的屠殺和壓迫,導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必須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抗元失敗后,又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
4、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統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再設疑:出示幻燈片,假如當年文天祥投降了……
課后討論,寫一篇小短文。
設疑激趣。把文天祥抗元內容從元的統一改在最后講,主要是想讓學生對元統一的重大貢獻有一個完全的認識后提出疑問,目的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巨大的矛盾沖突,從而進一步激發其探究答案。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比較感性,難免片面,教師適時的引導,分析不僅能幫助其得到答案,而且還教給了他們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鞏固聯系:出示幻燈片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