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 泄 一、腎臟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教案
第二節 排 泄
一、腎臟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中心內容是說明人體在利用細胞內物質氧化分解所釋放能量的同時,會產生代謝廢物,這些廢物必須及時排出體外。排泄代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謝廢物的主要途徑有三條,其中腎臟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所以在第一課時《腎臟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 中重點是了解腎臟的結構。在有條件的學校安排學生觀察豬、羊等哺乳動物的腎臟。在學生能辨認皮質、髓質和腎盂的基礎上,重點認識腎單位的結構組成,理解腎單位的結構對學習尿的形成至關重要。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動手實驗的能力。教材還介紹了生活中如何注意保護腎臟等知識,這對 學生關注健康, 樹立保護自我意識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來源:學#科#網] 學生分析 (1)學生對實驗一般都比較有興趣。對腎臟多數學生也不陌生,但要注意把學生的一般興趣引導到科學實驗上來。 (2)學生在動手操時,方法也可能有很多種,結論意見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這些環節中,教師不一定急于分出哪組的方法和結論是否正確,應更多的表現出對學生的激勵評價,注意培養和保護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設計理念 教師通過提供錄像資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探究。對于探究活動和動手制作時的材料和步驟,卻不做詳細的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自主實施。教師只是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加入活動之中,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和知識支持,這樣有利于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也有利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創新。小組圍坐、相互平價、各抒己見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也為學生建立了一個便利的、寬松的、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總之,這 個教案的設計目的不是重點強調知識的結論性,而是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真正體驗 科學的過程與科學的方法,形成科學的探究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概述腎臟的結構;描述排泄的途徑。 技能性目標: 練習使用解剖刀剖開哺乳動物的腎臟,并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嘗試制作腎單位簡易模型。 情感性目標:關注人體腎臟的衛生保健;體驗探究或實驗過程中的合作、交流與創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錄像資料(你了解人工腎嗎?)、多媒體課件(腎臟的縱切、腎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新鮮豬、羊的腎臟(或腎臟模 型)、解剖刀、鑷子、解剖盤、放大鏡、小氣球、透明軟塑料管、小玻璃漏斗、紅(藍)色塑料管或紅(藍)色電線、曲形玻璃管等等。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錄像資料:你了解人工腎嗎? 引導學生通過觀看錄象資料,提出問題。 指導學生觀察腎臟的結構。 在觀察時只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即由外向內,由表及里,由宏觀到微觀的原則)。讓同學放手觀察和思考。 為幫助提高實驗效果,可出示實驗題目,如: 1.觀察新鮮豬腎臟(或腎臟模型)的形狀、顏色,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2.用解剖刀將腎臟縱剖為前、后兩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腎臟各部分有什么結構特點? 教師深入到各組指導,回答學生的問題。 在交流時,不全面或不正確的地方由學生自行糾正或補充,教師可做適當的修訂。 在學生觀察腎臟微觀結構(65頁圖3—21)時,教師有必要作一些提示和講解,使學生明白腎單位、腎小球、腎小管的位置結構關系。 引導學生充分設計想象,放手大膽制作。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設計出不同的方案,注意表揚具有創新精神的同學。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學生通過網絡在網上瀏覽,了解有關腎臟保健以及預防腎臟等疾病的相關知識。 學生提出問題: 腎臟的結構特點是什么? 它在人體中有怎樣的作用呢?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 觀察實驗:學生四人一組,以小組 為單位進行實驗。(注意:小組成員的搭配要合理,選出小組長,要有明確的分工,各盡其責,盡量調動起每個同學的積極性。) 同學認真觀察,小組 成員間進行議論。 觀察完畢,結合多媒體課件(或掛圖、課本3-20)腎臟的縱切,填寫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