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10.3.3旋轉對稱圖形》教學設計華師大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旋轉對稱圖形和旋轉對稱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的過程,發展圖形的分析能力,提高“化歸”意識和綜合運用變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培養探究意識,感悟變換的內涵,體會其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旋轉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變換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圖形繞著某一定點轉動一定的角度后能與自身重合.
電扇的葉片轉動 °能與自身重合;螺旋槳轉動 °后,能與自身重合.你能再舉出一些這樣的實例嗎?
【教學說明】 用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本節課的內容,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1.做一做
用一張半透明的薄紙,覆蓋在如圖所示的圖形上,在薄紙上畫這個圖形,使它與如圖所示的圖形重合.然后用一枚圖釘在圓心處穿過,將薄紙繞著圖釘旋轉,觀察旋轉多少度(小于周角)后,薄紙上的圖形能與原圖形再一次重合.
【歸納結論】 圖形圍繞旋轉中心旋轉一定角度后能與自身重合的圖形就稱為旋轉對稱圖形.
注意:這個旋轉的角度并不是唯一的.
2.用類似上述的操作方法對如圖所示的圖形進行旋轉,它是不是旋轉對稱圖形?想一想:旋轉中心在何處?該圖形需要旋轉多少度后,能與自身重合?該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
3.如圖所示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用類似上述的操作方法對所示的圖形進行探索,它能通過旋轉與自身重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