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看鐘表》案例分析(通用4篇)
《學看鐘表》案例分析 篇1
讓學生去調查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首先這本身是學生樂于做的事,他們會有很大的興趣,每個人都很投入,調動起了所有人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其次,這是一次小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果在認識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喜歡看什么節目的人多?概率是多少?----這不就是一項研究課題嗎?今日的學習不就是明日的職業嗎?
這樣的教學設計也體現了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魄力。教材中的安排是一些反映“我的一天”的生活時間安排的圖畫,雖然也貼近學生生活,以連環畫形式出現,但它畢竟是靜止的,我在這兒沒有被教材所禁錮,而是化靜為動,發動全體學生去調查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事。
又如課后的反饋我也沒有利用書中的插圖介紹別人參觀情況,而是帶著學生回憶了一件我們共同經歷的事----組織學生看《紅領巾之歌》,利用這一活動的時間按排進行了反饋鞏固,又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了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從生活中來。并針對這一天在集合出發時因一名同學遲到沒能按時出發,讓學生討論了對這件事的看法,及時對學生進行了愛惜時間、遵守時間的教育。
3讓學生“動”起來,以高漲的情緒參與教學。
在學生認識整時數時,我采用了老師撥,學生觀察的方法,目的是體現老師在教學過程 中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參與者的身份,學生與老師共同合作下完成觀察撥針方法(順時針撥)、總結整時數特點、認識整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設計目的在于“引”,可使學生有條理地思考、表達、和交流。而在教學幾時半、幾時剛過、快到幾時這些時間時,我則采取了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你任意撥一個時間,在小組內說說它是幾時,有什么特點,然后集體進行歸納,總結出這些時間的特征同學們在觀察、操作、交流、探索中認識了數學,親身體驗了實踐過程,完成了對新知的探索與發現。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更不例外,但是教師讓學生有目的的動起來,對教學會起到積極作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幾乎始終讓學生處于“動”的狀態,由課前查找資料到調查填表,由動手實踐撥表、認表到聯系實際反饋鞏固,每個環節學生都保持著高度的學習熱情,因為他們在做著一件他們喜歡做的事,因此,他們是認真的、投入的
貼近生活,聯系實際,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自覺的與生活實際聯系,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實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目的。
《學看鐘表》案例分析 篇2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識“整時”和“半時”。
2、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點:
學會認讀整時和半時,感受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
1、認讀半時時,分針指著“6”說清時針“走過了幾”。
2、規范學生語言,將學生口語化的“幾點”、“幾點半”,說成“幾時”、“幾時半”。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先給你們猜個謎語。“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來,什么時候睡覺。”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鐘表)
2、我們通過看鐘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時間,知道什么時間該干什么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看鐘表。(板書:學看鐘表)
(二)新授:
1、觀察鐘面。
這是沒畫完的一個鐘表,鐘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數字。
還有誰和他有一樣的發現?看來你們在家里經常看鐘表。課件:(1~12)快伸出小手,指著屏幕上的數字數一數吧。(課件,空表盤)剛才你們數的可認真了,還記得鐘面最上面的數是幾嗎?(每次叫兩三個學生)(課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這四個數在我們看鐘表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12和6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還缺點什么?
(2)時針和分針。
預設:
1、少了三根針
哪三根針呀,你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2、秒針:你的生活經驗真豐富,有些表盤上有一根又細又長的針,就是秒針。今天我們先來認識分針和時針,這兩根針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幾點,就需要他們的幫助。
a、除了12個數,鐘面上還有什么?
預設一:時針和分針。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時針和分針了。這兩根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呀?(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你說的真準確,誰再來說說?(找三個同學說: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
預設二:有兩根針。
你是怎么區分這兩根針的?(一根長一根短。)你觀察的真仔細,這兩根針都有名字,短的我們叫它“時針”,長的叫它“分針”。誰來說說,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
在你的表盤上找一找,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誰愿意在這個大表盤上找一找。其他同學認真看,看他找的對不對。
b、我們已經認識了時針和分針,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究竟是怎么轉動的?(課件展示)誰來說說。(是按照數字從小到大的順序轉動的。)(從左到右,老師沒太聽懂,其他同學有聽懂的嗎?如果沒有聽懂的,說:麻煩你再給老師講講,再講不明白,故作安慰狀,摸摸他的頭說,這樣吧,你用小手給我們畫一畫它們是怎么轉動的。)其他同學看明白了嗎,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畫一畫。
誰能用手畫一畫它們的轉動方向?
我們一起畫一畫時針和分針的轉動方向。
小結:你們知道嗎,(邊比劃邊說)像時針、分針這樣轉動就叫順時針轉動。
2、認識整時。
鐘面上1~12這12個數,和時針還有分針是怎么告訴我們時間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看鐘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鬧鐘叫了起來。誰能說說小明是幾時起床的?
預設一: 6點,這個時候再找個學生說。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時間說成幾點,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說法,小明是6點起床的,我們也可以說是6時(板書:6時)6時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書寫方法:(板書:6:00)先寫個6,然后上面點個點,下面點個點,再寫兩個0。我們一起來讀讀。
預設二:直接說:6時。(說對了就直接板書)一起像他這樣說說六時
板書:6時。6時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書寫方法:(板書:6:00)先寫個6,然后上面點個點,下面點個點,再寫兩個0。我們一起來讀讀。
b、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要說清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6,分針指著12就是6時。)找三個同學說。
和你的小伙伴說說這句話。
我們一起來說說吧。
c、小明來到學校后,就準備上第一節課了,你知道小明幾時上的第一節課嗎?(8時)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時針指著8,分針指著12就是8時。)
誰還想來說說。
d、上完一上午的課,小明就準備吃午飯了,誰知到(不要)他是幾時吃的午飯,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小明12時吃的午飯,時針指著12,分針指著12就是12時。)
誰再來說說。
我們一起來說說。
e、下面拿出老師發給你的練習紙,做一做第一題的連線,連完趕快坐好。先發
看看你連的和我的一樣嗎?
f、課件:這是幾時?(6時)這是(8時)這是(12時)
像6時、8時、12時這樣的時間我們就叫它整時(板書:整時),認真觀察,當整時的時候,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趕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誰來說說:分針都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小結:我們看整時的時候,分針總是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請你在表盤上任意撥一個整時,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說得對不對)
g、撥一撥。
《新聞聯播》每天7時開始,你能撥出7時嗎。撥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撥的對不對,不對的趕緊幫幫他。
下面,請你動手撥出這個時間(課件:電子表:9:00)
3、認識半時。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歡上的體育課了,他是這個時間上的體育課,同學們認真觀察(撥表從1時到1時半),這是什么時間呀?過1時了嗎?(過了)到2時了嗎?(沒有)分針指著幾呢?(6)時針指著哪呢?(1和2的中間)時針走過了幾才會在1和2的中間?(時針走過了1)。
小結:時針走過了1,沒到2,分針指著6就是1時半。
誰來說說這句話?(找3個學生)
時針走過了1,分針指著6就是1時半。(板書:1時半)
1小時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時半還能這樣寫。不要(板書1:30)
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你能像剛才學習整時時,觀察一下半時時時針和分針指著哪嗎?(時針指著1和2的中間,分針指著6。)(找兩三個學生說)
b、放學回家了,晚上小明準備睡覺了,他是什么時間睡覺的呀?(8時半)
誰能像說1時半一樣,說說你是怎么看出8時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說說。
(時針走過了8,沒到9分針指著6就是8時半)
c:練習:這是什么時間?誰能像剛才說1時半和8時半那樣,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貼一時半,一時半是小明上體育課的時間,你們看我貼的時針對嗎?
d、第二天,小明的學校組織去動物園,說好了8時半集合,結果他這個時間就去了(課件:早一小時)到了集合地點,小明一個同學也沒看到,急壞了,你知道為什么嗎?你說對嗎?你要是小明,你準備什么時候到啊?誰愿意到這個表盤上擺一擺。
有了這次的教訓,小明看時間時就仔細多了,到了動物園,里面可真熱鬧,這個時間獅子館開門,小明應該什么時間到啊?(9時半)海獅館這個時間有表演,什么時候到就能觀看表演了?(11時半)解散的時候老師說他們這個時間在門口集合準備回學校,小明應該什么時候到門口呢?(2時半)
e、下面請你拿出練習紙,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連線題。看看我們練的一樣嗎。
f、課件:這是?(1時半)這是?(8時半)這是?(7時半)
像1時半、8時半、7時半這樣的時間我們叫它半時(板書:半時)看這樣的時間,你有什么好辦法嗎?誰來說說?
小結:老師明白你的意思了,幾時半時,分針都是指著6,時針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半。
e、撥一撥
請你撥出3時半。
再撥個9時半。
(三)鞏固練習:
今天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們。
1、101頁3連一連。
審題,連,反饋。
2、有一天,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力說8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一節課,小亮說8時的時候他都準備睡覺了。你們說誰的話有道理呀?
小結:晚上的8時也叫20時,這是我們二年級學習的內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寫作業 2、吃飯3、看動畫片,你能幫他安排時間嗎?
你覺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們應該先做什么呢?
(四)小結。
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知識窗。
如今的生活我們離不開鐘表,它不僅能幫助我們合理的安排時間,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但是在古時候沒有鐘表,人們就根據太陽照射物體形成的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這叫立竿見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陽照射形成的影子來判斷時間的。在故宮里就有一個這樣清代的日晷,有機會同學們可以去看看。
今天這堂課我們就學到這,下課。
五、板書設計:
學看鐘表
整時:6時 半時:1時半
6:00 1:30
《學看鐘表》案例分析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初步認識鐘表,能正確認讀“整時”和“半時”,會辨認“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2.在認識鐘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整時”和“半時”是本單元的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信息窗——老師的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鐘表,知道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
2.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整時數。會讀、會寫整時、幾時半。
3.使學生建立時間概念,從小養成有規律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整時”和“半時”是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是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信息窗、自主練習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再給大家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時間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誰?(鬧鐘)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
二新授
(一)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內容
1. 情境圖
鐘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有一天放學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師很擔心同學們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電話給同學,問一問他們是什么時間到家的,鐘表告訴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先看一下鐘面,你從鐘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鐘面上有兩根針,那么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誰愿意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呢?(“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
(3)鐘面上還有12個數字。
(4)自己動手來指著你的鐘表盤上的兩根針,來說一說它們的名字。
3.認識“整時”
(1)剛才我們認識了鐘面,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都是幾點到家的。
(2)王老師首先打電話給小力,“小力是什么時間到家的?”我們需要看一下表。觀察小力回家時的鐘面: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指在哪里?
(3)現在是幾時呢?你是怎樣知道的?(鐘面上長針指著12,短針指著5,就是5時。)
(4)這就是整時,對于整時來說,如果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在幾上就是幾時。
(5)補充:整時的兩種寫法①5時②5:00
(6)做幾個小練習:讀時間、撥時間。
(二)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內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誰最先到家?我們首先要知道他們三人分別是什么時候到家的,然后才能進行比較。
1.認識“半時”
(1)我們先來看看小云的回家時間,先觀察這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在哪里?(時針指在兩個數5和6的中間,分針在6上)那現在是什么時間?
(2)自己在學具上撥一撥。
(3)我們習慣說5點半,但在數學上說5時半,如果分針指在6上,時針轉過幾就是幾時半。
2.認識“快到幾時”
(1)我們再來看看小青是幾時到的家?觀察鐘表,時針、分針分別指在哪里?
(2)分針接近12,說明什么?那現在是快幾時了?
(3)如果分針指在接近12的數上,時針指著幾就是快幾時。
3.認識“幾時剛過”
(1)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小林是幾時到家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指在哪里?
(2)分針指在剛過12的數上,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剛過。
4.誰最先到家?
比較一下,這四位同學誰最先到家?把書上的時間填寫完整。
補充:順時針、逆時針
(三)練習
1.同位兩個人,一個撥鐘表,一個說出鐘表的時間,比一比誰說得最準。
2.給鐘表畫指針。
三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四個表示時間的方法,他們分別是:“整時”、“半時”、“快到幾時”和 “幾時剛過”。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自主練習1、2、4、5、6、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用水彩筆涂色
8時的涂紅色,11時半的涂藍色,快1時的涂黃色,2時剛過的涂綠色。自己涂色,集體訂正。
2.自主練習2:認一認,說一說
(1)看圖講一講小紅在什么時間做了哪些事?
(2)說一說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時間,養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3. 自主練習4:填一填
說出每幅圖呈現的時間,他們在做什么?按時間的順序編一個小故事,教育學生要孝敬老人。
(1)小剛和爸爸、媽媽幾時出門?
(2)他們快幾時來到了食品專柜?
(3)他們幾時剛過來到了奶奶家?
(4)他們幾時半吃的晚飯?
4. 自主練習5:你發現了什么?
(1)說一說這兩幅圖的鐘表上的指針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圍的環境有什么區別嗎?這兩幅圖是一天中同一時間發生的事嗎?
(3)引導學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時間出現兩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時。
5. 自主練習6:先連一連,再編一個數學小故事。
(1)看圖觀察,這三幅圖畫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把圖與鐘表連接起來嗎?
二我學會了嗎?
在下面四個時刻觀察旗桿的影子,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豐收園”
通過“你覺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比較滿意?”、“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與小伙伴的合作怎樣?”這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有哪些收獲,并把相應的綠蘋果涂紅。
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學會了……
《學看鐘表》案例分析 篇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學會看鐘表上的整時、幾時半.
2、初步認識時針與分針的作用。
3、向學生滲透合理利用時間、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整時數”和“幾時半”。
教學難點: 認識幾時半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你看,小明學會分類以后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媽媽獎勵他一個鐘表,小明可喜歡它了!今天,咱們就和小明一起學習認識鐘表吧!
二、 新授。
1、 認識鐘面。
(1)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
(2)觀察這些小格的大小是否相同?數一數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格?
(3)這兩根針有什么特點?
(4)師演示實物:這根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針根又粗又短的針叫時針;鐘面上有1~12這12個數,還有大小相等的12個小格。
2、 認識整時。
(1)我們已經認識了鐘面,那鐘有什么用呢?
(2)你認識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就是2時。)
(3)學生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4)認識了這么多時間,你能說說怎樣認識整時嗎?
(5)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3、認識電子鐘:
(1)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
(2)電子鐘是幾時,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結:小圓點后面是兩個零,前面是幾就是幾時。
(4)找朋友:頭飾上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4、認識半時。
(1)、出示課件:你能說說是什么時刻嗎?
(2)、同桌交流、匯報。
(3)、你們發現了什么?(分針都指向6。)
(4)、半時與整時分針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整時分針轉一圈,都指向12;半時分針轉半圈,指向6。)
(5)、小結:幾時半的時候,分針總是指向6,時針總是指在兩個數的中間。
5、認識電子鐘:
(1)觀察半時的寫法,討論。
(2)小結:電子表的半時用“30”表示。點左邊是幾,點右邊是“30”,就表示幾時半。
(3)根據時間在鐘面上畫出分針和時針。
三、練習鞏固:
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練習會認、會讀、會撥整時和半時。
四、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認識鐘表,知道時間是最寶貴的,希望你們做一個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五、 實踐作業: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