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學習要點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遼寧昌圖人,現代作家。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二十年,抗日戰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眷念鄉土熱血的沸騰,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戀的關東原野,當時卻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土就有了讓人產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本文結構,理解文章內容。
一、字。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熾痛( ) 嗥鳴( )讕語 ( )亙古( )
蚱蜢( ) 鎬頭( ) 污穢( )
2、給下面形似字注音組詞
漿 碾 狐 壟
槳 輾 孤 龔
二、解釋詞語
熾痛:熱烈而深切。
標直:筆直。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亙古:遠古。
污穢:骯臟的東西。
三、學習本文內容
1、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
作者列舉了:白樺林、紅高梁、馬群、黑土地等物產體會了東北的地域特征。
2、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情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覺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3、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泛濫"與"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泛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到處擴散"。細細品味這一詞語會覺得十分貼切: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涌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至于"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語句呢?須知,埋葬只用于已經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歡笑已經死去了嗎?是的,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龔上,散發著迷人的光澤。這樣想來,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呢?
4、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幾句話?
這幾句確實較為費解,因為它包含了好幾個層面的意思。從表層看,這是寫實。在任何一塊大地深層,都涌動著沸騰的巖漿,這些巖漿就是文中說的"紅熟的漿液"。這一表層含義必須理解。那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一種聯想呢?因為他的內心也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似乎正要噴涌而出!這時,充滿激情的作者就進入了寫意的層面:他用詩人般的語言塑造了兩個顫栗著、憤怒著并且不可阻擋地將要爆發出來的意象--一個是大地之心,一個是作者之心。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樣召喚著我、激勵著我為之奮斗、為之犧牲!
5、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作者就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她"了,于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做"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三、問題探索。
1、了解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的"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有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待等)和寫作風格。
2、土地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最基本的保證。請同學們以"土地"為題材,也寫一篇文章,字數不少于500。
中考解析
(山東省濱州市)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蕭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下面一段文字,根據句意和語氣,需要有5處停頓,請用"/"劃出(此題不要求加標點):
林 盡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從 口 入。
2.下列句中“屬”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中"屬"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C.神情與蘇黃不屬。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3.下列句中“之”與"屬予作文以記之"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永之人爭奔走焉。
4.(甲)文中描寫桃花源內優美寧靜的生活環境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作者為何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試用原文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出出自(甲)(乙)兩段文字中的兩個成語。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讀準句中停頓。一般來說,應該依據句子的內部結構來掌握句中的朗讀停頓。因此,正確理解句意是恰當的劃分句中停頓的前提。此句的正確朗讀應該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答案為B項。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與B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中的"屬"都是"一類"的含義。A項"屬予作文以記之"中的"屬"同"囑";C項"神情與蘇黃不屬"中的"屬"是"聯系"的意思;D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中的"屬"是"管"的含義。可見要正確理解文言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聯系上下文認真辨析。
3.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的分析。答案為C項。例句"屬予作文以記之" 與C項"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的"之"都是代詞,代"這件事"。A項"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與D項"永之人爭奔走焉"中的"之"都是助詞,譯為"的"。B項"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中的"之"可以譯為"這"。
4.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甲)文中描寫桃花源內優美寧靜的生活環境的語句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乙)文之所以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是因為"前人之述備矣"。
5.本題考查對選文中重要語句的翻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意思對即可。
6.本題考查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出自(甲)(乙)兩段文字中的成語有:豁然開朗、怡然自樂、政通人和、浩浩湯湯、氣象萬千。
- 《土地的誓言》教學實錄(通用13篇)
小插曲:本來毛老師準備上《兩小兒辯日》,可七年級僅有的一個班已上過這篇課文了。上課前,毛老師上哪篇課文還琢磨不定,我建議說,初三借一個班上《兩小兒辯日》吧,他說那也可以。...
- 《土地的誓言》教案范文合集(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學習作者采用的人稱變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現手法;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2、過程與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精神。...
- 《土地的誓言》說課稿(通用16篇)
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現行教材第二單元第十課。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事件十周年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對淪喪于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正在倍受蹂躪的家園的深深眷戀,發出了熱血男兒誓死為家...
- 《土地的誓言》自學評估練習(精選15篇)
達標訓練1.本文寫于________十周年,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有長篇小說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等。課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 《土地的誓言》《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及練習(通用12篇)
二. 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了解當時作者的創作背景,體會作者內心獨白式的創作手法,領會作者大量運用鋪排的描述。2. 方法過程目標:品味文中的關鍵意象和關鍵語句,通過課文語言的品味,喚起學生的共鳴。...
- 《土地的誓言》教案錦集(精選17篇)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現行教材第二單元第十課。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事件十周年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對淪喪于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正在倍受蹂躪的家園的深深眷戀,發出了熱血男兒誓死為家...
- 土地的誓言說課稿(精選15篇)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現行教材第二單元第十課。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事件十周年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對淪喪于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正在倍受蹂躪的家園的深深眷戀,發出了熱血男兒誓死為家...
- 初中七年級語文《土地的誓言》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1.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2.樹立學好本領將來報答故鄉養育之恩的決心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目標1.按感悟、聯想、思考的步驟學習課文2.重視品...
- 七年級語文下:《土地的誓言》設計(通用13篇)
第9課 《土地的誓言》設計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 人教版語文七下第8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第9課《土地的誓言》教案教案(通用12篇)
第8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和強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過對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 《土地的誓言》導學設計(精選13篇)
導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樹立學好本領將來報答故鄉養育之恩的決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 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三、過程與態度目標 1. 按感悟、聯想、思考的步...
- 《土地的誓言》教學簡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二、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音樂《松花江上》 2、介紹時代背景。...
- 實用的《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2、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 《土地的誓言》教案匯編(精選14篇)
小插曲:本來毛老師準備上《兩小兒辯日》,可七年級僅有的一個班已上過這篇課文了。上課前,毛老師上哪篇課文還琢磨不定,我建議說,初三借一個班上《兩小兒辯日》吧,他說那也可以。...
-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學習并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生動形象和說服力。3.聯系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點1.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