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難情況,學習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2.練習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嚴峻”、“收斂”、“奄奄一息”、“瞻仰”、“閃爍”的本意,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題意及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
(三)學會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段意。
(四)學習課文第1段,了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二)學會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在前邊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長征》一詩,了解了紅軍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今天,我們學習閱讀課文。這是一篇有關長征故事的課文。在紅軍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病號,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
(二)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情況。
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你們都理解了嗎?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麥的一種,粒大皮薄,主要產(chǎn)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讀第幾聲?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讀第二聲。“作料”就是燒菜時用的油、鹽、醬、醋等調(diào)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憶中體會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美好事物。課文中老班長這樣說,是為了消除“我”的懷疑,使病員安心地喝魚湯。)
4.“彌(mí)漫”兩字怎么講?“夜色彌漫”是什么意思?(“彌漫”是充滿的意思,“夜色彌漫”就是到處充滿夜的景色。)
5.什么叫“嚴峻”?(“嚴峻”就是嚴厲、嚴格的意思。)
6.“斂”(liǎn)字要注意讀音和字形。“斂”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的“收斂”是什么意思?(“斂”是收攏的意思。課文中的“收斂”指老班長的笑容收起來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講?(“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斷氣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講?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懷著敬意仰起頭來看,如瞻仰毛主席、周總理的遺容。)
(三)說一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為什么課題叫?
(四)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分段?
1.給課文分段。
2.試說出各段段意。
(課文按故事發(fā)展順序共分為四段:第1段:(從開頭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長’”),講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當時的情況,介紹了老班長的外貌和“老班長”這個稱呼的由來。第2段:(從“三個病號走不快”到“沉重極了”),講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想方設法釣魚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而他自己沒吃過一點兒魚。第3段:(從“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講走到草地邊緣,老班長犧牲了。第4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保存起來。)
(五)指四名學生讀課文。
(六)學習課文第1段。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fā)生在1935年秋天,紅軍長征途中過草地的時候。)
2.老班長擔負著什么任務?(保護三個小病員過草地。)
3.把刻畫老班長外貌的句子畫出來。讀后說一說從老班長的外貌,我們可以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一個勤勞質樸的勞動人民。)
4.齊讀課文第1段。
小結段意:寫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老班長接受了保護三個小病員的任務。
(七)作業(yè) 。
1.讀課文。
2.抄寫常用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2、3、4段課文。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聽寫字詞。
喜出望外 回味 衰弱 彌漫 嚴峻
奄奄一息 收斂 撫摸 瞻仰 閃爍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默讀第2段。
1.看課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攏眼”?老班長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因為“饑餓威脅著我們”。)為什么用“威脅”?(說明當時困難十分嚴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險。)
2.第4自然段中寫老班長“喜出望外”地跑回來,他為什么“喜出望外”?(正當饑餓威脅著他們的時候,老班長忽然在池塘邊發(fā)現(xiàn)有一條魚跳出來。他想,可以釣魚燒魚湯給三個小病員吃。喝了魚湯,他們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長“喜出望外”。)從“喜出望外”這個詞語中,想想當時老班長的心情。(老班長正在為找不到吃的而憂慮,忽然發(fā)現(xiàn)有魚,他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這也說明老班長有堅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高度責任感。)
3.當小梁發(fā)現(xiàn)老班長從來沒有吃魚時,老班長是怎樣向小梁解釋的?老班長為什么堅持自己不吃魚?(老班長牢記教導員的教導,所以堅持自己不吃魚。老班長又向小梁講述了目前的困難,說明自己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必須這樣做。這充分體現(xiàn)了老班長忠于黨,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4.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覺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因為他知道這小半條魚來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沒吃。)
5.老班長看見大家不吃魚湯,說了什么話?把老班長說的話讀一讀。為什么最后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最后一句話是暗示小梁,要他記住,“共產(chǎn)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鼓舞他們的信心”。這是老班長前一天對小梁說的話。這里的暗示帶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嚴厲的。)
6.讀課文,從“以后”到“竟撲倒在他懷里哭了”,指名三人讀。分角色朗讀其中小梁和老班長的對話,一人讀敘述部分。(從對話朗讀中體會老班長確實是小戰(zhàn)士的“上級”、“保姆”、和“勤務員”,突出老班長的精神感人之深,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決心之大。)
7.為什么老班長看到大家不吃魚湯,收斂了笑容?看到大家吃完魚湯,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笑容?(老班長看見大家不吃魚湯,怕大家身體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務,所以心里發(fā)愁。看見大家吃完魚湯,雖然魚湯很少,但總可以維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級交給他的任務,所以他心里很高興。)老班長的感情變化,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意見。)
小結第2段段意:寫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想方設法釣魚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而他自己沒吃過一點兒魚。
(三)學習課文第3段。
默讀課文。分小組討論。
1.接近草地的邊緣時,小病員是怎樣的情形?老班長呢?老班長怎么對小病員說?大家的心情怎么樣?
2.小梁他們發(fā)現(xiàn)老班長昏倒在水塘邊時,是怎樣搶救的?
3.老班長為什么還堅持不肯喝魚湯?(老班長生命垂危,仍然惦念著黨交給的任務,堅持不喝魚湯,而要把魚湯讓給小病員吃,讓小病員喝了魚湯后能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結第3段段意:老班長完成了任務,走到草原邊緣,老班長犧牲了。
(四)學習課文第4段。
齊讀第4段。
1.“擦干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小梁為什么要這樣做?(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小梁當時的感情。)
2.為什么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因為這魚鉤是老班長用來鉤魚給他們吃的,讓他們維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遺物;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卻永遠放光芒。小梁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是為了讓子孫后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受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同時也表達了小梁自己永遠向者班長學習的決心。最后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小結第4段段意:寫小梁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保存起來。
(五)齊讀全文。
(六)看插圖,哪一位是老班長?看看他的表情怎樣?他們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寫得具體生動,非常感人,老班長的形象和內(nèi)心活動都深深印入我們的腦海中。老班長完成任務的高度責任感和舍己為人,忠于黨,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作業(yè) 。
1.復習課后練習第1題。
2.填寫:
時間:________
地點: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經(jīng)過:________
結果:________
【小資料】
紅四方面軍 即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1931年11月,由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第四軍、第二十五軍組成,徐向前任總指揮,張國燾任政治委員。1932年6月,國民黨軍對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四次“圍剿”,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12月轉移到四川、陜西邊界地區(qū),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jù)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國民黨兩次大規(guī)模的圍攻。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qū),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紅四方面軍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