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一家》突破難點能力訓練
這不正是每一個山里母親期待的嗎?(照應開頭,深化主題)
(選文有改動)
1.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輕________(y0ng) 嬌________(n8n)
2.文章第一段寫“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有什么作用?(和文章中主要描寫的蒲公英有什么關系?)
3.文章中最能體現蒲公英性格(“性格”是關鍵詞語)特點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長的不同時期,媽媽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有關。媽媽這樣做的用意是________。(從媽媽做的事情中分析用意)
5.文章中三次運用了“飛來飛去”這個詞語,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詞語的表達作用要聯系句段篇的意思)
6.文章以“會飛的蒲公英”為題,有什么含義?(題目的含義和全文內容相關。)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個山里母親期待的”是什么?(山里母親和“我”的母親的期待是一致的。注意“每一個山里”五個字)
(2001年河北省中考試題)
思路分析與詳解
1.盈嫩
這道題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得分率卻不很高。在作文中,因錯別字失分也不少。怎樣才能少寫或不寫錯別字呢?主要*平時積累這方面的知識。錯別字多出現在同音字和形近字上。平時,遇到容易寫錯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把它們寫在一個本子上,或者做一些卡片,注上音、義,用這些字組一些詞。作文時,考試前,翻一翻本子或卡片,大有好處。另外,掌握一些形旁表示的意思,也有助于消滅錯別字。如樓、摟、簍、耬、螻、髏;這些字聲旁相同,讀音相近,但是形旁不同,意思就大不一樣。木字旁的“樓”和木頭相關,早先的兩層以上的房子都要用木頭來搭建;手字旁的“摟”和手相關,是用手的一個動作;竹字頭的“簍”和竹子相關,簍子多用竹子編成;耒字旁的“耬”和農具有關,古代稱犁上的木把為耒;蟲字旁的“螻”一定和昆蟲有關;骨字旁的“髏”和骨頭有關。積累一些形旁方面的知識,有利于消滅錯別字。
2.襯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這道題主要考查分析景物描寫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故事的背景;2.襯托;3.渲染氣氛。襯托,有時用此景物襯托彼景物,有時用景物襯托人物的心情。這里就是用“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襯托“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蒲公英。襯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面襯托,另一種是反面襯托。這里用的是反面襯托,用杜鵑、迎春、牽牛的艷麗的色彩襯托蒲公英的淡雅。
3.它從不滿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這道題考查的是閱讀題目和文章內容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題目里的“性格”“特點”兩個詞,尤其要注意“性格”一詞。如果只看到“特點”,就可能答錯。因為在文章里既寫了蒲公英的性格特點,也寫了蒲公英外在的特點。“白色的小花”“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一吹,就輕盈地飛了起來”,這些地方就寫出了蒲公英淡雅、輕盈的特點;然而這些不是蒲公英的性格特點。“性格”是內在的,一般說“性格”是人物所獨具的,因此這個題目已經暗示文章用了擬人的寫法。抓住了“性格”這個詞,答案就容易找到了。另外要注意的是這題的答案要求:從原文中找。
4.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樣,不滿足現狀,積極進取,不斷取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