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教學實錄
一、引發(fā)激情,導入新課。(上課伊始,播放廣東音樂《步步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
師:剛才老師給大家播放的曲子是著名的廣東音樂《步步高》,老師想問一問,聽了這個曲子,你們的心情如何?
學生們紛紛舉手。
生1:聽了這個曲子,我的心情非常舒暢。
生2:心情非常愉快。
生3:我很興奮。
生4:我想手舞足蹈。
師:看來,大家的心情都不錯,有了這么好的心情,大家有沒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語文課?
生:(齊聲)有。
師:真的有信心嗎?
生:(更大聲地)有!
師:好,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豐子愷先生的《山中避雨》。老師想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書寫課文的題目和作者名字。
一生按老師要求在黑板上縱向書寫文題和作者名字。
二、朗讀課文,理清重點。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讀課文,完成了字、詞及作家、作品的學習。二讀課文,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下面我們要三讀課文。這次讀課文,我們采取自由朗讀的方式,同學們邊讀邊思考一個問題:讀完課文,你想從課文中學點什么?
學生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師:已經(jīng)有想法的同學請舉手。
生1;我想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文章表面上看沒什么,但細看就發(fā)現(xiàn)有一定深度,如果不認真細讀,就感覺不出來。
生2:這篇文章有些句子寫得特別好。
生3:想學習文章其中的一段內容。
生4:學習文章的好詞好句。
生5:文章雖然沒有什么好詞佳句,但語言寫的非常精煉,非常好,所以我要向他學習。
師: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有的從內容角度,有的從寫法角度,還有的從語言角度,老師歸納一下,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把文章的內容搞清楚,也就是敘述的是什么事件?在敘事中人物的情感有什么變化;二是品味文章的語言,也就是同學說的好詞好句。好,下面我們就把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作為我們這堂課的學習重點。
三、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一)研討學習重點一。
師: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曾經(jīng)說過:“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只能得到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將獲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思想。老師希望大家通過合作,探究交流出更多的思想。
我們這次學習依舊以小組為單位,老師給每個組都發(fā)了一張大白紙,每組由一名同學執(zhí)筆把大家共同研究的結果寫在紙上,紙的左側寫明敘述事件,要求用四個字概括,右側寫明人物的情感變化,主要側重女孩心情的變化,要求用兩個字概括。
下面咱們先共同研究一段,其他四段由各組自行解決。
師:第一段,如果用四個字概括,你認為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1:山中遇雨。
生2:游山遇雨。
生3:游玩遇雨。
師:同學們的意見都是正確的,只是表述不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這就是語文與自然科學的不同之處。
教者板書:山中遇雨
師:當時人物的心情怎樣呢?
生:(齊聲)掃興。
師:下面四個自然段由各組自己研討完成,然后寫到白紙上。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邊交流,邊書寫,老師走到學生當中,適時點拔。
師:已經(jīng)完成的小組,派一名同學到前面來展示你們的學習成果。
學生先后拿著學習成果,到前面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