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處人家》課堂實錄
(學生默讀)
師:作者怎樣表現竹林的美?誰來說說?
生1:作者說從平地到山頂全鋪著竹,什么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他把竹子比作海洋,我認為很美。
生2:老師,我認為他這樣說是錯的。應該說是“把竹林比作海洋”。
師:說得很好。這片竹林之所以美,還有沒有其他原因?
生3:有,還因為它是有顏色的。作者寫出它的色彩是“嫩青色”和“墨綠色”。
師:對。它還美在擁有代表勃勃生機的綠色。同學們看大屏幕,看看這幅竹林圖,大家覺得美嗎?
學生(紛紛點頭):美。
師:它有沒有把作者筆下的這片竹林的美完全表現出來?
生4:老師,我知道了,這片竹林還美在“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涌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
師:為什么你認為這句美呢?
生4:因為它寫出了竹林的動態。
師:說得好。那你怎么知道它是寫竹林的動態的?
生5:作者用了“涌、暗浪、推”這些詞。
師:你認為“推、涌”這些詞用得好,那你能具體說說它們好在哪里嗎?
(學生遲疑了一會,另一名學生舉手)
生6:我認為這兩個詞用得好,就在于它們寫出了竹林像海的特點。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看過電影《臥虎藏龍》嗎?(學生紛紛回答看過)里面的竹林也可用“竹林如海”來比喻。風吹過時,一浪推著一浪,此起彼伏,一直涌到很遠很遠。現在讓我們深入到竹海中去,齊讀第4自然段。
(學生朗讀)
師: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就這段文字的內容提出問題。
(幾分鐘后學生開始舉手)
生1:為什么說“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
師:有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呢?
生2:這是因為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嚴了,好像一個隧道。
生3:作者說“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味道究竟是什么樣的?
(學生靜了一下,一時被難住了,老師見此,指導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學生熱烈討論)
師:誰愿意來說說看?
生1:應該是一種絕處逢生的味道吧。(學生笑)
生2:不對,應該叫“豁然開朗”。
生3:我認為是那種以為沒有路可走了,后來又發現了路的又驚又喜的心情。(學生鼓掌)
師:你說得很好。同學們還有沒有問題啊?
生1:作者說“除了每根竹子有一個登記的號碼以外”,為什么要登記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