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案5
教學目標:1、通過課文,了解湘西地區端午日的風俗習慣,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2、學生感受賽龍舟場面描寫的精彩并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
一 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這兒有一首詩,大家來齊聲朗讀一下,看看寫的是哪一個傳統節日,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幻燈顯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鄉土小說家沈從文是怎樣記錄茶峒人歡度這一傳統節日的,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又可以感受到怎樣的民族精神與文化魅力。
二 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明確以下內容:
茶峒人端午這天的風俗習慣(分別用3字短語概括)
介紹這些風俗習慣的順序(劃出相關的詞語)
這些風俗中詳寫的是什么,這樣安排的理由
2. 問題解決:概括風俗: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賽龍舟、捉鴨子
時間順序:上午11點鐘左右;把飯吃過后;賽船過后;天晚。
這些風俗習慣中詳寫的是賽龍舟。詳略安排,文章顯得錯落有致;詳寫賽龍舟,是因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體現節日的氣氛和民族精神。
三 精彩賞析
1. 采用老師介紹的方式來閱讀:
出示要求:大聲朗讀這段文字,然后根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自己選定一個角色(帶頭的、鑼手、鼓手、槳手、群眾……),用一段連貫的話有針對性地向大家介紹你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你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
出示示例:我是我們這一隊的帶頭的,就坐在船頭上。你看,我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只小令旗。比賽開始后,我就左右揮動小令旗,指揮船只的進退。在我的指揮下,槳手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龍船好似長龍出沒于波光煙雨之中,直沖終點線。
2. 你也選擇一個角色,按照要求來準備一段話。
3. 請幾位代表上來講講,講完之后會請同學根據要求來點評。
4. 大家的解說使人感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同學們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了知識上的收獲――場面描寫的方法。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2)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外貌等刻畫
(3)調動多種感官(視覺、聽覺)
5. 你們認為你們獲勝的重要條件是什么?(合作努力,有團隊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這就是這一傳統節日的風俗中體現出的精神)
6. 讓你來朗讀這段文字,語速等方面你會怎么處理?
朗讀時為了讀出那歡騰熱烈的氣氛我們應該聲音上――洪亮,有氣勢,語速――緩急交錯(學生齊讀)
三 韓國申遺引發的思考
去年,就在全國紛紛舉行活動,慶祝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卻傳來這樣的消息:韓國把端午作為他們的傳統節日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
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這件事引起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反思,作為一個華夏的子孫應該怎樣來保護我們的文化。
四 文化拓展
知道了節日的文化內涵后我們才能更好的保護她。端午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此外還包括――春節、中秋,請你從這兩個節日的眾多風俗中選擇一種,來談一談它所蘊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
(求福保平安、除害滅病、企盼豐收、辟邪免疫、渴望團圓、對幸福美好未來的向往、尊老愛幼、團結互助、對英雄偉人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