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下學期作文教案(合集)
七年級下期作文教案(全期)編輯:清江中學朱孝榮 第一單元 狀 物備課時間 2006.2.21 執教時間 2006.2.22~23 教案總序號:1、2 [寫作要求]
1.仔細觀察,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學習在狀物中“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寄托或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3.描寫事物時,適當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
[注意幾點]
1.要選好狀寫的事物。要觸動過自己的感情,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
2.確定描寫的重點。弄清楚自己所寫事物的什么特點。
3.明確讀者對象和寫作目的。
第一次作文指導
狀物就是寫動物,寫植物,寫實物,把它們的形狀、狀態、顏色、特征描繪出來。狀物的要求是要仔細觀察,抓住特點來寫。請看下面一段寫“荷花”的文字: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寫荷花,描繪了荷花半開、全開、未開的形狀、姿態、顏色,寫未開的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寫出一種含苞待放的狀態,突出了荷花美的特點。第二自然段展開聯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畫,又從總體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細觀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點進行描繪,真實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狀物,怎樣才能突出特點呢?
1.總分結合,把握特征。先著眼于物的整體的觀察描寫,以獲得對物的總貌印象,然后對構成總體的各處組成部分依次進行觀察描寫,著重描寫能體現特征的局部細節,以各局部的特征來體現整體的總的特征。
2.動靜結合,摹寫物形物態。物有動態和靜態,植物是靜止的,也可以從動態上寫;動物的動態的,也可以從靜態上寫。動植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習性。如貓,貓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態:早晨,眼仁是圓的,隨著太陽的升高,眼仁變成直線,到正午就成了細細的一線,傍晚又開始變成圓的。狀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態,動靜結合,才能突出其特點。請看泄密《壁虎》:
壁虎趴在墻壁上,靜靜地一動也不動,像貼著一塊水泥。落在墻上的飛蟲在它身邊來回爬著,它卻裝著沒看見似的。等聚集在身邊的飛蟲多起來,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邊,它才用極快的動作把脖子一伸,然后又極快地縮回去。如果這時你眨一下眼,會覺得壁虎根本沒動,可是它嘴邊的那只飛蟲卻沒有了。
靜中有動,形象生動。壁虎靜得像貼著一塊水泥,連它周圍聚集了許多飛蟲,它都不動聲色。動起來卻又十分迅速,脖子一伸一縮,一只飛蟲吞下去了,人們還沒有看出來。
第一次作文 寫一篇狀物的文章。
第二次作文指導
狀物,要細致生動,才能突出特點。請看一段寫蟬脫殼的文章。
脫皮從背上開始。外面的舊皮從背上裂開,露出淡綠色的身軀。先出來的是頭,接著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疊的翅膀,只留下尾巴尖兒在那舊皮里。這時候,蟬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它騰起身子,往后翻下來,頭向下倒掛著,折疊著的翅膀打開了,竭力撐直。接著,它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兒從那層舊皮里脫出來。從開始到身子完全脫出來,大約要半個鐘頭,舊皮就剩下一個空殼,成了蟬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