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下學期作文教案(合集)
作文:為自己熟悉的人寫一篇傳記 第三單元 續寫《蟋蟀在時報廣場》 備課時間 2006.3.21 執教時間 2006.3.22~23 教案總序號:5、6 第五次作文指導
[訓練目標]
展開想像,以《蟋蟀還鄉》為題,把《蟋蟀在時報廣場》這個故事續寫下去。
[要 求]
1.保持“人物”性格和語言風格的一致;
2.情節發展要符合原有故事的發展脈絡;
3.要有創造性,所續的故事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寫作指導]
怎樣續寫故事?
按照下面故事的開頭,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寫完整。
小猴病了 太陽快要下山了,小猴捧著一個大西瓜,從姥姥家回來了。因為天氣 悶熱,走到半路,小猴中暑了。正在這時,樹林里走出一只小白兔和一只 小狐貍……
怎樣續寫這個故事呢?
首先要弄清這個故事的開頭寫了些什么,接著根據開頭的內容展開合 理的想象,然后連貫地把故事寫下來。 這個故事的開頭,講了小猴在回家的路上得了急病,正在這時,小白兔和小狐貍來了。狐貍和小白兔見小猴病了,他們會怎樣做呢?這就是故事要續寫的內容。我們可以這樣想:1.小兔見小猴病了,連忙背小猴去醫院,小猴的病好了,把西瓜送給了小白兔,表示感謝。2.狐貍不但不關心小猴,反而偷吃了他的西瓜,小白兔批評了狐貍, 狐貍認識了錯誤,把小猴送回了家。3.小兔和狐貍一起把小猴送進醫院,湊上兩人的零花錢,為小猴付了藥費,并把他送回家,小猴用西瓜招待了兩位小伙伴。 不論故事按照什么情節續編,都要注意圍繞一個明確的中心意思。如果是贊揚小白兔,就要突出小白兔助人為樂的好品德;如果想批評狐貍,就要突出狐貍見困難不邦,反而害別人的行為。 總之,一個故事一定要表達一個中心意思。 續編故事,還要注意與開頭部分緊密相聯,展開想象的部分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整個故事的意思。 作文:完成《蟋蟀在時報廣場》的續寫。 第四單元 仿寫詩歌 備課時間 2006.4.4 執教時間 2006.4.5~6 教案總序號:7、8 一、教學設計理念
詩歌是誘人的玫瑰,大家都喜歡詩,但真正認識詩的同學就少,知道怎樣寫詩的同學則少之又少,所以要將詩歌仿寫教學設計得通俗易懂,可觸可摸可感,在品位詩歌時領悟方法,從而掌握仿寫詩歌的基本方法(品—悟—寫),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流暢性,提高學生語言應用和表達能力,并自覺靈活地遷移到作文實踐中。
二、教學目標
1、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教育的藝術》),我們正可以借詩歌來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純正趣味、提高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
2、借助詩歌精煉的語言來抒發真情實感。
3、展開聯想和想象創造悠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