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同步練習
答:
5.選段表現了魯迅先生哪些品質和精神?
答:
6.選段中有畫線的句子:“你買這本書吧 這本比那一本好。”結合上下文分析,魯迅先生為什么這樣說。
答:
四、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練習。
讀書與“讀”人
①我在讀書時,常常油然想到人;我在與人交往時,又常常油然想到書。這些年來,讀書也“讀”人,兼收并蓄,覺得益莫大焉。
②我的長篇報告文學《科技帥才蔣新松》就是這樣讀書又“讀”人的一個結晶。
③記得我初次采訪蔣新松時,心靈為他坎坷的人生久久顫動:他的童年少年,適逢日寇入侵,顛沛流離,失學失業;解放了,他考入上海交大,被選為留蘇預備生,偏偏患上肺結核,痛失良機;畢業了,躊躇滿志,要搞科研,卻被扣上一頂“右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幫”,科學的春天來到了,他又失去多年相依相伴的妻子。但是,一連串的打擊并沒有使他頹喪,在十年動亂中,他幫助鞍鋼搞出了三項大型自動軋鋼裝置,都獲得了全國科技大獎……
④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蔣新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司馬遷受宮刑而后著《史記》,孫子臏足后有《兵法》……都是他們發憤所為也。”他向我談起,學生時代愛讀《哥白尼傳》。創立“天體運行論”與“宇宙無限說”的哥白尼和布魯諾,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曾使他受到震撼。由此我找到了一把打開他心扉的鑰匙:他閱讀了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馬遷、孫臏、哥白尼、布魯諾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現的激勵,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
⑤當我再次采訪蔣新松時,他已經是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他開拓了我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究領域,研制成功深潛6000米水下機器人,因而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我驚異于這位已獲殊榮的院士仍衣食儉樸,工作如癡。我們朋友般地深談時,他忽然問我:“老徐,你喜歡范仲淹嗎?”我說:“喜歡啊!”他于是孩子般天真地握起我的手,直呼“知音”,為我背誦《岳陽樓記》。背到后半部時,尤其神采飛揚:“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啊,透過蔣新松誦讀名篇而敞開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徹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脈絡,中華傳統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
⑥于是,我油然想到書籍的啟迪功能,想到讀書的重要,想到學生時代讀過的諸葛亮的《誡子書》中的話“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好一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蔣新松不正是這樣,博聞強記,多思多問,求博,求深,求精,才從文學、史學中,從異域科學家著作中汲取了營養和力量嗎?可以說,“讀”人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讀書,讀書又使我更好地“讀”人。于是,我深感諸葛亮當年向兒子灌輸的讀書經驗,堪稱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經典,值得長久地吟哦,長久地思索回味,它給人以長久的啟迪。
1.第③段至第⑤段主要采用的記敘順序是 敘,文中能夠顯示這種順序的標志性語言有兩處,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