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自學評估練習
達標訓練1.《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一篇用________形式寫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北樂亭人,中國最早的________者,________(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文被魯迅譽為“________”。
2.根據拼音寫詞語或者給漢字注音。
①一xiè________千里 ②叢山dié________嶺
③險jùn________ ④阻yì________
⑤逼xiá________ ⑥qíqū________ ________
⑦奇趣橫________生________ ⑧濁________流滾滾
3.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浩浩蕩蕩——
②奇趣橫生——
4.本文用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試指出下列比喻的本體或喻體。
①用長江大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②用揚子江、黃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______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⑤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華民族的光明前途。
能力提高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江河流于其間,曲折回環,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展,其經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種冒險的美趣。
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在這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使我們經過此段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受到的。
我們的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的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中的“不全是坦平的”能否改成“全不是坦平的?”
2.第2小節中“民族生命的進展,其經歷亦復如是”中的“是”指代________。
3.“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與下面選項中的“老”意思一樣的是
( )
a.老房子 b.老手 c.老地方 d.老早
4.“在這段道路中,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致”中的“亦”照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大釗的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原文前后共用了四組比喻,請概述如下:
①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②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③以________比________ ④以________比________
6.怎樣理解本文的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互換位置,并不改變題意,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開放探究
1.文中說“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薄澳壳暗钠D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生命的前進?”請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談談當時中華民族的“崎嶇險阻”“艱難境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