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課堂教學實錄
(課前播放美國著名歌星席琳·狄溫演唱的歌曲《法國之戀》)
師:今天,我首先送給大家一句名言:相信自己,相信別人,是成功的關鍵。知道這是誰的名言嗎?(學生都搖頭)告訴你們,這是徐志丹的名言。知道徐志丹是誰嗎?(學生還是搖頭,老師面帶微笑):就是我。
生:(笑)
師:剛才和大家開個玩笑,我不是名人,當然我說的話也不是名言,那么同學們對于我為大家上好這堂課有沒有信心?
生:(大聲)有。
師:你們對于你們配合我上好這節課有沒有信心?
生:(響亮)有。
師:好,請給你們和我一次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鼓掌)
借班上課,而且是借班參賽,消除學生的陌生感、緊張感,贏得學生的信賴,是首要環節。精于此道的前輩錢夢龍老師常用猜謎語(謎面:有個人發了財還想做官,謎底:錢夢龍)的方法,徐老師則選用猜“名”人“名”言的方法,異曲同工又自出心裁。不惟如此,徐老師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信心(自信和他信),給自己鼓掌。此兩招,可謂“鳳頭”。
師:說到法國,那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國度,法國的建筑尤其出名。能說出法國出名建筑的請舉手。
生:(舉手發言)凱旋門。
師:不錯,還有沒有?
生:羅浮宮。
師:很好,還有?
生:巴黎鐵塔。
師:大家說對不對?
生:艾菲爾鐵塔。
師:非常好。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建筑。(屏幕投影出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凡爾賽宮)
生(齊答):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凡爾賽宮。
師:正好,今天我們學習第十一課《凡爾賽宮》。大家先聽老師把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讀一下。(師讀一段)
師:大家再讀一遍。(生讀)
師:這一段文字交代了凡爾賽宮所處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點明了凡爾賽宮在人類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的地位,你從哪點能看出來凡爾賽宮的重要地位。
生(齊答):它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
師:還有一個詞。
生:馳名世界。
師:好,“馳名世界”的和“一顆燦爛的明珠”;這顆燦爛的明珠之所以燦爛是因為什么呢?請大家速讀文章的二、三、四、六、七自然段,然后根據屏幕提示填空。給你的時間最多只有三分鐘,可以開始,請在課本上做標記。
此為學生第一處自讀。
一堂課,是老師主講,還是學生自讀?似是不爭之論。然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恰恰不乏教師以自己的“講”代學生的“讀”,本應學生自己感觸課文、感悟內容的事,教師往往樂意于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