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課堂教學實錄
……
師:順德值得驕傲的建筑是什么?
生:順德市政府大樓。
師:好,金碧輝煌,在陽光下,非常漂亮。
生:清暉園。
師: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精致、典雅。我們勒流的標志性建筑是什么?
生:沒有。
師:不要緊,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將來一定會為咱們勒流設計出標志性建筑的。
師:建議雙休日去大良清暉園,或者番禺的寶墨園,或者廣州天河的中信大廈參觀,然后抓住它們的特征寫一篇文章。
“拓展”環節,是徐老師的品牌產品。于此,徐老師的設計也特別精致。
一方面,拓展由課內到課外,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內容的設計富有層次性,由遠而近,由大到小,逐步引到學生的身邊,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另一方面,拓展是語言表達的訓練(既有口頭的,又有書面的),表達是輸出,這里的輸出,是消化和吸收學習內容后的輸出。
這個環節,都很受學生歡迎,效果很好,往往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是“孔雀尾”!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的智慧和合作。下課。
以學帶教,是以學生為本思想的體現。如何理解“學”?一種是學生“應該”怎樣學?亦即學習的客觀規律,屬于教學活動的科學范疇;一種是學生“能夠”怎樣學?亦即學習的現實可能,屬于教學活動的實踐范疇。
既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又尊重學習的客觀現實(教材、學生的情感、態度、方法等),逐步引導學生接近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域”,這樣就在科學的基礎上,逐步臻于藝術的境界,學生也可以由自發到自由再到必然。
無疑,這一節借班參賽的課,能夠給我們一些教益和啟迪。
綜觀整個教學流程,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了:眼動、手動、口動、心動,這是難能可貴的。略有遺憾的是,與教學實際活動的簡潔流暢、疏密有致相比,轉書為文字的教學實錄,師生對話略顯頻繁,往復較多;如果能夠壓縮一些對話,或者壓縮一些復述式的對話,或者能夠變通提問的方法(比如采用“曲問”的方法),使多個相關的問題集束成“問題群”,可能會更好些;至少從實錄文本來看也許是這樣。
進一步設想,在“問題群”的引導下,如果學生回答某個具體問題時,也能夠以“答案群”答之,一組“問題群”引出數組“答案群”,學生的思維密度和質量將更高。
pt\">
生:次要的。
師:所以在2、3、4段介紹凡爾賽宮的時候……
師生:(齊答)是按照從總體到局部,從外到內,由主到次的順序來介紹的。
( 屏幕上出現這句話)
師:(微笑)噢,我也累了,大家也累了,請同學們伏在課桌上休息一分鐘好嗎?在休息的過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凡爾賽宮放射出來的縷縷光芒。(一分鐘后)好,坐直了,其實老師呀都是老謀深算,更好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工作,課內的課外的都行,你覺得用什么詞最好?
生:氣勢磅礴。
師:不錯,還有沒有?
生:金碧輝煌。
師:金碧輝煌,很好,還有沒有?
生:舉世無雙。
師:誰能和我比—舉世無雙。好,還有嗎?
師:我去過杭州,看到西湖那清清碧水,柔柔柳條,淡淡遠山,我就覺得西湖是一位天生麗質的南國少女;我到過長城,登上長城之巔,看到長城雄踞于崇山峻嶺之上,我覺得長城是一個剛毅樸實的北方漢子。現在,凡爾賽宮,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