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課堂教學實錄
師:為什么作者在法蘭西式大花園里會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呢?誰來說?
生:園內樹木花草的栽植別具匠心,景色優美恬靜。
師:有樹木花草,有大自然的清新,并且是別具匠心栽培的。好,非常好,請坐,還有沒有?(又請了一位同學)
生:近處有兩池碧波,沿池的銅塑豐姿多態,美不勝收。
師:對,還有什么?
生:(齊答)玉帶似的人工河。
師:玉帶似的人工河?我們能不能說黃河是玉帶似的?
生:(齊答):不能。
師:為什么?
生:顏色不對。
師:對呀,那是黃河呀,從畫面上可以看到玉帶似的水應該是怎樣的?
生:綠的、清的。
師:對,你們看,有別具匠心的花草樹木,有兩池碧綠的池水,有豐姿多態的雕塑,有清澈的人工河,你們說,到了這樣的環境里,自然而然,就會感覺到……
生:(齊答):心曠神怡,陶醉,美不勝收。
師:非常自信,第3段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你們的聲音響亮。好,(請一位女同學到講臺上)你的聲音最大,請你來講一講。
(一位女生走上講臺)
師:內部陳設和裝潢是凡爾賽宮最具特色的,如果說凡爾賽宮是明珠,那么內部陳設和裝潢是明珠中的明珠,散發著最耀眼的光芒,我就不提問了,你自己說。不看書行不行?
生:(放下書)凡爾賽宮的內部陳設和裝潢雄偉壯觀,富有藝術魅力。(說不出來……)
師:你們這組的其他的同學可以自動上來幫她。
生:(剛才那女生又加一句)內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
師:你說的非常好,你可以推薦你們組的其他同學嗎?
生:(被推薦的女生走上講臺)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筑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的一大名勝。
師:她剛才提到鏡廊,事實上鏡廊也是凡爾賽宮內部陳設中最出名的地方。(指屏幕)這就是世界各地游客在鏡廊游玩的圖片。
有時候,我們并不是不想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表達,而是我們放手了,卻尷尬地發現學生不讓我們順手:要么疙疙瘩瘩,結結巴巴;要么東拉西扯,詞不達意;……于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緊扣考試內容,不得不趕緊收手——讓學生“坐下!”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學生閱讀、思考、表達不如人意,這是一種常態。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教誨。學生被喝令“坐下”,固有的一點自信也被喝沒了,自然就失去熱愛語文的情感;學生被喝令“坐下”,失去練習的機會,既不能養成好的習慣,也不能養成好的態度。
如何處理教學任務與學生的關系呢?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教完教材,不是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是學生的發展和完善。課程發展理論告訴我們:課程目標既有國本的、校本的,也有師本的、生本的。就師本課程而言,教學的目的和內容,教師是可以選擇和調整的;就生本課程而言,教學的目的和內容當然應該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和完善。動態的、變化的課堂,自然不能囿于課前教師預設的目標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