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備課資料
練習說明一、認真閱讀“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2.作者用了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聯想?3.有人說這段話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刪掉,比如“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么?本題意在揣摩精彩語段,通過揣摩語言感知文章寫作特色。第1小題提示學生注意這段話中密集的意象,如白樺林、紅高粱、馬群、黑土地等等。抓住這些特點,能充分體會到東北的地域特征。第2小題,品味形容詞和短語的修飾作用。這段話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和短語修飾事物,使事物帶上豐富的、耐人尋味的意味。細心品味這些形容詞的修飾作用,并且強調語言引起的“聯想”,著眼點在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品味語言。第3小題是一道開放題,鼓勵學生發揮質疑精神,對作家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加以評論。答案應該是多樣的,開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找出來,讀一讀,背一背。這是一道語言積累題,意在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通過積累、記憶,體會課文濃郁的抒情性。例句如下:1.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2.我總是被這種聲音所纏繞,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的時候,我都會突然想到是我應該回去的時候了。3.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我無數的腳印。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三、學唱歌曲《松花江上》,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此題旨在通過跨學科活動,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涵。教學建議本文幾近于一首散文詩,其間充溢的是眾多鮮明的意象和豐沛激越的情感。教學時如果不從“詩意”這一角度處理,將會使課堂枯澀沉悶、生氣全無。具體教學建議如下:1.努力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學生由于年齡所限,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著樸素的感情,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之前,務必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可以通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讓最形象的畫面最直接最強烈地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強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松花江上》《黃河大合唱》等音樂,以直接訴諸心靈的方式深入感染學生。當學生情感被調動起來之后,本文的教學就易于進行了。2.反復朗讀課文。建議初讀由教師本人進行表情朗讀。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能夠感受到文中豐沛的感情卻難以確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如果在教學之初由學生朗讀課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其實,教師的表情朗讀也是一種處理教材的方式。經過朗讀處理之后,課文中飄忽的情感會變得直觀可感,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在情感熏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可以進行配樂朗讀,表情朗讀,以使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