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備課資料
這是《左傳》記載下來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在亡命途中發生的故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奇怪的事情?除了因為這群貴族是在亡命途中,不得不壓抑著威風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他們心目中,土地代表著上天不可思議的賞賜,代表了財富和權力!他們知道,只要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權,就可以永無休止地榨取農民的血汗。古代中國皇帝把疆土封贈給公侯時,就有這么一個儀式:皇帝站在地壇上,取起一塊泥土來,用茅草包了,遞給被封的人。上一個世紀,當殖民主義強盜還處在壯年時期,他們大肆殺戮太平洋各個島嶼上的土人,強迫他們投降,有一種被規定的投降儀式,就是要土人們跪在地上,用沙土撒到頭頂。許許多多地方的部落,為了不愿跪著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靈蓋,就成批成批地被殺戮了。啊!這寶貴的土地!不事稼穡的剝削階級只知道想方設法地掠奪它,把它作為榨取勞動者血汗的工具。親自在上面播種五谷的勞動者,才真正對它具有強烈的感情,把它當做命根子,把它比喻成哺育自己的母親。談到這里,我想起了好些令人掀動感情波瀾的事情。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破產的中國農民,漂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揣著一撮家鄉的泥土。那時,閩粵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用白粉髹腹,用朱砂油頭,頭部兩旁畫上兩個魚眼睛似的小圈的紅頭船,乘著信風,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農民送到海外各地。當時離鄉別井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井土”。直到現在,海外華僑的床頭箱里,還有人藏著這樣的鄉井土!試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過去,多少勞動者為了土地而進行了連綿不斷的悲壯斗爭!當外國侵略者犯境的時候,又有多少英雄義士為保衛它而英勇地獻出了生命!在我國福建沿海地方,歷史上就流傳著許多可歌可泣的保衛土地的抗敵愛國故事。在明末御倭和抗清的浪潮中,那里曾經進行過保衛每一寸土地的激烈斗爭。有的地方,婦女的發髻上流行著插上三支短劍似的裝飾品,那是明代婦女準備星夜和突然來襲的倭寇搏斗的裝束的遺跡。有的地方,從前曾經流行過成人死后入殮時在面部蓋上白布的風俗,那是明朝遺民羞見先人于地下、一種激勵后代的葬儀。這些風俗,多么沉痛,多么壯烈!在我國的湛江地方,有一座橋梁被命名為“寸金橋”,就寓有“一寸土地一寸金”的意思,這是用來紀念當年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們的。土地的長度和面積計算單位可以用丈,用公里,用畝,用公頃,然而在含有國土的意義的時候,它的計算單位應該用一寸、一撮來衡量。因為它代表一個國家的主權,一寸土都決不容侵犯,一撮土都是珍寶。這里,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整個版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一定要使它真真正正地完整無缺。臺、澎等地還被一小撮反動派所盤踞,我們必須把它解放。從福建前線,我們聽到了多少動人的故事啊!不僅我們英勇而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給予美蔣反動派以沉重的打擊,就是民兵隊伍,也巧妙地打擊了敵人。就是好些少年兒童,在大炮轟擊中也自動奔跑接駁電線,傳信送物。他們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保衛每一寸國土的堅強意志。1960年(選自《秦牧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