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教案
5.教科書提供的作文題目,是話題作文,題目自擬,文體、字數不限,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師也可另外補充作文題目,學生也可自擬題目,寫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五、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評價應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評價指標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所搜集的名人故事、人物傳記或名人的缺點是否具有新穎性、典型性。
2.總結交流時所表現出來的口語交際能力、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是否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3.作文是否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語言表達是否文從字順。
4.在班上開展的相互交流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有關資料
1.敬仰與崇拜(牟瑞彬)
不要把敬仰與崇拜混為一談,敬仰與崇拜是兩碼事。敬仰是尊敬、愛戴、信仰的集合體,敬仰是清醒的、有理智的表現,敬仰者完全能夠自己把握住自己。崇拜則不同,崇拜是一種盲目、狂熱、迷信的結果,崇拜者完全失去自己、不能自已。
人,需要的是敬仰,而不是崇拜。
中國臺灣三毛曾以青少年知音的面目出現,并不時對那些頹廢、絕望的人作關于人生的規勸,頗受信任;但她最終卻未能勸住自己,自殺了,留下一個并不美麗的句號。先前以三毛為向導的人們或憤怒,或絕望,猶如遭了雷擊一般,似乎被騙之后,于任何的人生意義都失去了興趣,原因就是盲目崇拜使然。所以,崇拜往往會使自己人格萎縮,崇拜往往會使自己誤入迷途。
盲目崇拜,不但于己無益,而且會影響到社會。某歌星在某市辦演唱會,竟有數人為爭得與之握手的“殊榮”而慘死于狂熱的擠踏之中就是一個小證。因為盲目崇拜領袖而導致的狂熱行為,早已證明了崇拜名人對社會的某種破壞性。其實,名人形象的高大,并不在于他多吃了幾斤鹽或使用了增高鞋墊,而是崇拜者自己先屈下膝去仰視的結果:把別人看作聳入云際的高山,視自己則為山下一黃土。若能站直了看名人,就會發現在他們顯赫聲名的背后,原來也是一副普通的身材,只不過穿了特制的名袍而已,無須那般景仰的。
也可能有人會說:“我崇拜科學,崇拜真理。”其實,科學與真理并不需要崇拜,你只要心口如一尊重它、信仰它、實踐它、發展它就行。倘若你把它奉為“圣旨”似的崇拜,那就無法革新、創造和發展了。
當年魯迅先生謝世之后,郁達夫曾作文哀嘆,表達自己心中一種異常復雜沉郁的情感: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庸庸碌碌的動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出現而不知尊敬、愛戴的民族,是渾渾噩噩的奴隸之邦。所以,請記住一句話吧:敬仰使人明智,崇拜使人愚昧。
(選自《中學生閱讀》(高中版)1997年第7期)
2.少年愛因斯坦(王濱、張淑賢、張雷、于侃)
性格怪僻的猶太孩子
小阿爾伯特是個沉靜而孤僻的孩子,后腦勺大大的,而且長得很不勻稱,母親覺得自己生了個丑八怪,他的祖母認為她的孫子太胖。
這還不算,小孩子有一種令父母擔心的毛病,就是說話特別遲緩。到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他的家族都認為這孩子一生算完了,他是個啞巴,父母心里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