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教案
他對學校那種呆板、強制的教育非常不滿,除了數學、物理和哲學能引起他的興趣外,其他功課都使他厭煩。他用自己所能采取的方式進行反抗,這方法就是自學。他在幾個月之內學完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內容,正像他自己日后曾經說的,他12到16歲便掌握了基本數學,包括微積分原理。
日后,他對他所在的中學的教育提出了相當深刻的看法。他認為,建立在恐嚇、強制和人為的權威之上的教育,是最糟糕的,這種教育摧殘學生淳樸和健康的感情,扼殺學生對自身力量的信心,這種教育只能造就出一批逆來順受的順民。
在這期間,使少年愛因斯坦頭腦大放異彩的,不僅有他自身的力量,還有一種外來的因素。他家每逢星期五總是邀請在慕尼黑求學的猶太學生吃晚飯。這是猶太人幫助猶太人的一種慈善活動。有個叫塔爾梅的大學生是這個家的常客。
他第一次見到阿爾伯特時,發現這個12歲的男孩,雖然性格靦腆,但一雙棕色的眼睛卻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覺得這是個不尋常的少年。
大學生和他談起了自己的哲學觀點和深奧的物理學、數學知識,他的小朋友總是那樣專心地聽著。少年對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表現了不可遏止的熱情。飯后的時間不多,可常常被這個小孩的提問所占去。
于是,大學生每次來時便給他帶些書籍,其中有當時很有影響的插圖豐富的自然科學叢書,這套書一共二十多本,還有其他哲學著作。這些書像一幅多彩的畫卷,把一個井然有序的自然界展現在他的面前。日月星辰的運行是多么莊嚴,分子原子的運動又是多么精微,和這些多彩的讀物相比,課堂上那些呆板的功課是多么無聊啊!
與此同時,還有一位叔叔每次來都給他講講代數和幾何。那由奇妙的阿拉伯數字組成的什么題目,還是大名鼎鼎的定理。阿爾伯特驚奇了。如果說這還不足以鼓勵小孩子的好奇心,那么,有一次這位叔叔說出了下面幾句話,簡直令這個小孩子坐不住了。
這個叔叔說:“直角三角形abc中,ab2+bc2=ac2,這是一個著名的定理,兩千年前就已經證明了,孩子,你能不能也證證看?”
這實在是對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種挑逗,阿爾伯特躍躍欲試了。
他獨自關在屋子里,雙手支在桌子上,在琢磨:這是為什么?怎么證明呢?他一動不動地坐在自己的小書桌前,翻著所能看懂的代數書,練著證明這道難題的方法。
三周過去,他終于證明出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當他把這個結果拿給那位叔叔看時,那位叔叔幾乎驚住了。他對這個小孩子的數學天才產生極大的興趣,接著又出了一些難題,他都一一做了出來。
也就是這一年,阿爾伯特偶然看到一本歐幾里得平面幾何學,他手捧著這本“神圣”的小書,讀得如醉如癡。那一個個嚴密的幾何定理,竟使人不能產生半點懷疑。他對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嚴整規律和寬廣的世界肅然起敬了。
他那顆對科學和真理產生的好奇心,到現在已經是雄心勃勃了,他要振翅起飛了。
呆板的學校令阿爾伯特忍受不了。在這座兵營般的學校里,他對于那種以追求權力、金錢和榮譽為目的的教育以及為達到這個目的而施行的強制灌輸和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已經忍無可忍了。他決定走自己的路。
每天,他只希望早點放學,躲在家里,在自己理想和希望的世界漫游。當他的同班同學還在全等三角形的淺水中“撲騰”的時候,他已在微積分的大海中暢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