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駱駝尋寶記》2
《駱駝尋寶記》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二、正音聽讀
1.
攜( )手 嫉( )妒 對峙( )
踽踽( )獨行 溫馨( ) 淙淙( )
潺潺( ) 花團錦簇( )
2.老師范讀1-3段,要求同學聽難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于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夸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 范讀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并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清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并思考:為什么要寫這么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
( 明確:有大象。金絲猴、烏鴉、老公雞和老母雞、牛、馬。羊、大白鵝、鴨子、獅子、老虎、金錢豹、大灰狼、獨角犀、河馬。麻雀、斑鳩、小毛驢等30多種動物都“火燒火燎”地加入了尋寶的行列。最終眾多動物又毫無例外地退出了尋寶的隊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來寫眾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作用是什么?
( 明確:都是為下文突出刻畫駱駝作鋪墊,從反面襯托駱駝。)
3.構思特點
引導:在構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對前后的內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寫了30余種動物,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各具特色,詳略有別。先分別寫30多種動物如何上路又無功而返,再集中筆墨,詳寫駱駝如何戰勝重重困難獲得成功。在寫駱駝時還穿插了鸚鵡和燕子,來和駱駝作比較,以突出駱駝的形象。
基于上述構思,課文可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尋到了寶貝。
4.默讀,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寫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寫。
五、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
第二課時
一、精讀品析
1.瀏覽課文
瀏覽要求與策略:
①瀏覽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畫出描寫駱駝的句子。
②思考:駱駝是以怎樣的形象出場的?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2.討論交流
①初登場時駱駝的形象
明確:描寫特點 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偉
不大喊大叫謙虛
只默默地走踏實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這樣寫其實更能突出駱駝的高大,這說明駱駝是帶傷上陣的。作者告訴我們,它去年冬天“為了送一位旅客”,“凍壞了一條腿”,這無疑增加了駱駝尋寶的困難。這里還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在鸚鵡的眼里,駱駝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尋寶”。駱駝正是憑著這股執著的“傻勁”,瘸著腿,忍著痛,不顧路途遙遠,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②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 明確:作者著重寫了駱駝通過“夾扁谷”時的艱辛:
【 這里可品析的點頗多,可通過小組討論并交流補充的形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