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重點了解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
2、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
3、培養(yǎng)學生辨證看問題的態(tài)度;
4、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愿望;
【課前準備】
1、上網(wǎng)收集狼的資料;
2、用筆繪制狼的圖畫;
教師精講設計學生活動備注一、導語
對于動物狼,同學們并不陌生。童話故事中,我們聽說過它;動物園里,我們見到過它;生物課上,老師介紹過它。文學作品中更是給我們描繪了一大批形態(tài)各異,性格迥異的狼的形象。就拿語文書上的兩篇文章,狼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差異。
誰來說說看這兩篇文章各自刻畫了怎樣的狼的形象?
二、舉一反三,交流狼的故事
課前收集狼的圖片,做成幻燈片,課上打出圖片。給學生視覺感受,激發(fā)學生想起更多的狼的故事。
三、推薦閱讀──《兩狼共行》
導:老師在前兩天也讀到一篇寫狼的文章,很想推薦給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鏈接文章。請一生朗讀。
四、談你心中的狼的形象
導: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很多人在讀完文章后,都會被作者筆下這兩只狼忠貞的感情深深地吸引。但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作品。作者因情感和立場的不同將狼寫出差異。那老師今天想聽聽你們心中的狼是什么樣子的。
五、辯論
導:雖然作家和許多同學都試圖將狼刻畫的有情有義,但絕大數(shù)人還是會“談狼色變”,對狼充滿恐懼與厭惡。那么老師就要問問大家了,你們認為在一個相對集中的空間里,人與狼到底能否成為朋友呢?
正方:人狼可以成為朋友
反方:人狼不能成為朋友
六、辯論總結
導:我不禁要為大家的精彩辯論拍案叫絕,也只能以贊賞的掌聲結束這次辯論。還是請大家推薦一名同學,給自己的辯論點評一下吧……
狼能否成為人類的朋友,這個問題我們無從蓋棺定論,因為我們無法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做這樣的嘗試。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狼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狼的團結、狼的智慧等。
七、本課小結,課外延伸。
本堂課只是開啟了狼的專題研究的一扇門,走進這扇門,你會有更多新奇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課后我們也可自由組合小組,對狼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提供研究參考和相關網(wǎng)站。
網(wǎng)址:
(百度)
(北京野保網(wǎng))
(白鹿書院)
、學生結合課本,交流蒲松齡的《狼》和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狼的異同。
2、學生歸納。
學生介紹已知的狼的故事并歸納故事中狼的形象。(有褒有貶)
一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
1、學生拿出課前繪制的狼的形象圖,在小組交流。
2、學生上臺展示作品,并介紹自己心中的狼的形象。
1、課前收集的材料在支持的辯論方匯總。
2、學生討論。
1、學生推薦代表。
2、代表點評辯論。
專題參考:
1、奧斯卡金獎影片《與狼共舞》。
2、狼的成語、諺語、歇后語。
3、中國古代詩詞曲賦狼的描寫。
4、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系。復習舊知
老師要對學生的歸納給以肯定,激發(fā)學習熱情。
生生交流,激發(fā)思維。
配樂
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1、學生意見不一,求同存異。
2、自由組合,展開攻辯。
學生自評和老師評價相結合。
打通課內外
【教師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狼》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而且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因此要求學生學習時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生活體驗,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為一篇自讀文言文,《狼》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也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