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復習重點資料
包拯性情嚴峻剛直,憎惡辦事小吏苛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
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②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③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端州出產硯臺,前任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貢數幾十倍的硯臺,送給當朝權貴。
④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人們把包拯笑比作黃河清(一樣不可能)
⑤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包拯命令制造的人只做夠進貢的數量,年終回家不帶一塊硯池
4. 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關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間流傳的很多,你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嗎?結合課文,你認為包拯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點?
鍘美案,貍貓換太子,陳州放糧,鍘包勉等。包拯是一個有智慧,有骨氣,愛國家,愛百姓,為官廉潔、剛正,執法嚴峻,鐵面無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強項令》
一、 解釋下列各組加點字詞。
1.得 吏不能得( )請得自殺( )
2.以 而以奴驂乘( ) 葬以大夫禮( )
3.被 布被覆尸( ) 流血被面( )
4.因 因匿主家() 因敕( )
5.令 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令小黃門持之 ( )
6.數 大言數主之失 ( ) 有大麥數斛 ()
二、
1.題目解說:董宣是東漢時一個執法嚴格的官員,被劉秀賞賜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強項令”,意思是脖子剛強、不肯低頭的縣令。他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敢于大膽任用他,而且也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
2.故事情節:本文重點記敘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著介紹事件的發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緊接著寫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最后敘述事件的結局:光武帝明白個中道理,重賞董宣。
3.董宣未經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我們應該用現代法制的眼光,來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應該明白現代的“法”及“執法”與古代的“法”及“執法”不同,應該樹立現代法制觀念。(董宣秉公執法,他知道如審判湖陽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撓,或許就殺不了家奴,這樣做,體現了董宣的當機立斷,果敢英明。)
4.翻譯句子:
①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
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
②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董宣不答應,(光武帝命小太監)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一直不肯低頭
③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現在做皇帝,威嚴不能施加給一個縣令嗎?
④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
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之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抖。
⑤詔譴使者臨視,惟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
(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見布做的被子覆蓋著尸體,(董宣的)妻子和兒子相對而哭,家里只有幾斛大麥,一輛破車。
⑥枹鼓不鳴董少平
使鳴冤之鼓不再響的人是董少平
5.董宣為什么被稱作“強項令”?請從文中找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