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復習重點資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寫北方飛雪,卻用南國的春風和梨花作喻,這里不僅是因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顏色,而且梨花盛開時花團錦簇的景象恰能傳達出大雪紛飛的勢態。這一奇想把蕭索酷寒頓時轉化為絢麗爛漫,從一開始就給全詩定下了豪邁樂觀的基調。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詩中寫風中的紅旗,卻用凝固的字眼來形容。這就在色彩鮮麗的畫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覺。這些描寫有意避實就虛,通過想像和虛構,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變而為富有美感的藝術形象。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話的意思是:路隨山轉,轉眼就看不見你了,雪上只留下馬蹄的痕跡。主人看不見客人了,只看見串串馬蹄的印跡,他遲遲不返,一定是在為客人擔心。以景傳情,言雖盡而意未絕。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大雨將至,急忙避雨,本來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時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了一轉,茅店不就在眼前嗎?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情趣橫生
4.閱讀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全。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① 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為: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意為:感嘆時局,看到開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意為: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意為:痛苦中我的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②詩中點明時間和季節的句子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③花鳥本是可娛之物,為何在詩人眼里見到后反而落淚心驚?
因為詩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鄉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無心觀賞,反而會對花濺淚,即便聽到悅耳的鳥鳴聲,也無意傾聽,反而會因鳥鳴而驚心。
④根據下文,理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連三月”見出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真切地表達了戰亂中人思念離散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