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備課助教資料
練習說明
一、課文中,“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和眼前事的思考。閱讀下面爸爸的三句話,看看課文中哪幾件事與這三句話相照應。
1.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3.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本題旨在幫助學生熟悉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對往事的回憶,既可以說是由爸爸的話引起的,也可以說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
1.回憶起爸爸叫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
2.回憶起爸爸懲罰她賴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對她的愛是很深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夾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訊時,她雖然很悲傷,但是想到爸爸對她說的話,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于是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
二、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部分,討論下面的問題。
1.前一部分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2.“我”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本題旨在精讀本文的精彩段落,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后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2.是!拔摇钡弥职植恍辛,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受,試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討論:“我們”為什么既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
這一題是開放題,可以引導學生聯系這句話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說這句話時的心理,然后再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們一起進行探討。
教學建議
一、可以先由老師簡明扼要地介紹《城南舊事》的梗概,其中以小英子為重點,照顧課文中的幾個人物:宋媽、蘭姨娘、四眼狗、蹲在草地里的人等,以此引出本文的教學。也可以先讓學生討論:自己愿意不愿意長大?為什么?從而引出本文的教學。
二、教學本文,老師不必過多講解,關鍵是要讓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情感,使學生自己能夠受到感動。不要一上來就分析,以致把整篇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
三、可以抓住眼前事與過去事這兩個方面,讓學生看看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么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的脈絡。
四、父親的情是本文的重點,可以引導學生做些分析。同時要讓學生理解,父親的深情是怎樣影響著“我”的成長的。
五、也可以從題目出發,抓住“花”這個線索梳理本文的脈絡,看看“花”在全文的構思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中國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后就讀于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茖W校,畢業后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中國臺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并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后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