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燈光》教學設計
《冬夜的燈光》
一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領略人間美好情感:溫暖、友誼和樂觀,理解并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
2、體會文中的景物描寫,尤其對比的寫法,對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對比手法的作用。
2.學習難點: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具體方法:自主閱讀,圈劃美句,做好批注,篩選信息,小組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愛心歌曲:愛的奉獻)
聽歌,生說感受 。今天,我們來學習莫里斯•吉布森的《冬夜的燈光》。(板書課題、作者)出示目標:
二、檢查字詞。
【字詞積累】
1.穹qióng 兆zhào 猝cù 擎qíng
2.容易寫錯的字:偏僻 厲害 引擎 熄滅
3.積累卡片:廣闊無邊 猝不及防 漆黑一片 婉言謝絕
【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朗讀、默讀均可。
【初讀感悟】是那個不管何時都出診的醫生使你感動,還是雪夜農家門前依次亮起的燈光使你激動?用一、兩句話,談談讀后的感受。
【圈讀品味】文中哪些語句、場景吸引感動了你?請圈劃出并在旁邊做好批注。
( 學生找出的能被感動的語句可能會有:
①醫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診”。
②“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可是當醫生半夜開車出診時,為了給醫生引路,“沿途農家全部把燈開亮了。”
③當醫生給孩子看完病開車回家時,“沿途農家的燈都仍然開著,……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閃亮著,在等待著我”。
④醫生看完病后,急著“趕回去”,他心里想的是:“說不定深夜還會有人來求診。” )
【篩選信息】對于自己在圈劃、批注中產生的困惑,可以在同學中進行質疑,然后篩選信息,把最具價值的質疑寫下來。
【小組質疑】把在學習小組中討論的最具價值的質疑,在集體中進行討論,師生共同參與
1.第一段,“偏僻、寒冷、荒涼”與“溫暖、友誼和樂觀”為什么不矛盾?
( 文章寫小鎮的荒涼,實際是為了和小鎮上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題。本文對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突出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燈光的“亮”。 )
2.第四段,具體寫病家告訴“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認為很容易找,“我”卻給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 表明去農家的路不容易找。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突出燈光的作用。 )
3.第八段,為什么要寫“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
( 用農家平時用電的節約,更能突出農家的互助、溫暖、友誼。 )
4.第十段,“我的恐懼和憂慮是多余的”,句中“恐懼”和“憂慮”分別指什么?
( “恐懼”指外面已經下大雪了;“憂慮”指鄉路復雜,“我”不熟悉。 )
5.文章結尾用阿瑟•查普曼詩的用意是什么?
( 從內容上說,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截取“握手”與“笑容”兩個意象,非常簡潔、有力傳達出人們品質的善良與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