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燈光》教學設計(通用2篇)
《冬夜的燈光》教學設計 篇1
《冬夜的燈光》
一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領略人間美好情感:溫暖、友誼和樂觀,理解并培養互助友愛的精神。
2、體會文中的景物描寫,尤其對比的寫法,對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對比手法的作用。
2.學習難點: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授課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具體方法:自主閱讀,圈劃美句,做好批注,篩選信息,小組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愛心歌曲:愛的奉獻)
聽歌,生說感受 。今天,我們來學習莫里斯•吉布森的《冬夜的燈光》。(板書課題、作者)出示目標:
二、檢查字詞。
【字詞積累】
1.穹qióng 兆zhào 猝cù 擎qíng
2.容易寫錯的字:偏僻 厲害 引擎 熄滅
3.積累卡片:廣闊無邊 猝不及防 漆黑一片 婉言謝絕
【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朗讀、默讀均可。
【初讀感悟】是那個不管何時都出診的醫生使你感動,還是雪夜農家門前依次亮起的燈光使你激動?用一、兩句話,談談讀后的感受。
【圈讀品味】文中哪些語句、場景吸引感動了你?請圈劃出并在旁邊做好批注。
( 學生找出的能被感動的語句可能會有:
、籴t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診”。
、凇捌綍r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可是當醫生半夜開車出診時,為了給醫生引路,“沿途農家全部把燈開亮了!
③當醫生給孩子看完病開車回家時,“沿途農家的燈都仍然開著,……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閃亮著,在等待著我”。
、茚t生看完病后,急著“趕回去”,他心里想的是:“說不定深夜還會有人來求診! 。
【篩選信息】對于自己在圈劃、批注中產生的困惑,可以在同學中進行質疑,然后篩選信息,把最具價值的質疑寫下來。
【小組質疑】把在學習小組中討論的最具價值的質疑,在集體中進行討論,師生共同參與
1.第一段,“偏僻、寒冷、荒涼”與“溫暖、友誼和樂觀”為什么不矛盾?
。ā∥恼聦懶℃偟幕臎,實際是為了和小鎮上人們的熱情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題。本文對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突出環境的“冷”與人情的“熱”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燈光的“亮”。。
2.第四段,具體寫病家告訴“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認為很容易找,“我”卻給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 表明去農家的路不容易找。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突出燈光的作用。。
3.第八段,為什么要寫“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
。ā∮棉r家平時用電的節約,更能突出農家的互助、溫暖、友誼!。
4.第十段,“我的恐懼和憂慮是多余的”,句中“恐懼”和“憂慮”分別指什么?
。ā 翱謶帧敝竿饷嬉呀浵麓笱┝;“憂慮”指鄉路復雜,“我”不熟悉!。
5.文章結尾用阿瑟•查普曼詩的用意是什么?
。ā膬热萆险f,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截取“握手”與“笑容”兩個意象,非常簡潔、有力傳達出人們品質的善良與淳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支持與關愛。
從結構上說,詩中所說的笑容的“長久”,握手的“有力”,與第一段中“這里有的是溫暖、友誼和樂觀”一脈相承。
從表達效果上說,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引發讀者的思考。 )
6.文章以“哦!冬夜的燈光”為題,有怎樣的含義?
( 蘊含兩方面意義:
一方面,指一個風雪冬夜,農家為醫生出診指路照明的一盞盞燈光;
另一方面,“冬夜”喻指黑暗、寒冷,“燈光”象征光明、溫暖。在那個荒涼、偏僻的小鎮,真誠、淳樸、關愛的友情,深深打動了寒夜出診的醫生,驅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讓人由衷地發出感嘆:哦!溫暖、明亮的冬夜燈光!。
7.請收集有關“愛”的歌曲、“愛”的詩歌、“愛”的故事。
8.發現身邊的美,感悟身邊的美。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感人故事。
9.感受愛,傳遞愛。悄悄為他人做一件令自己感動的事,并把它寫下來。
10.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經歷過“冬夜”嗎?是誰為你點亮了“心燈”?“冬夜”里的這片“燈光”,在你成長中有什么影響?
【拓展閱讀】《母親的賀卡》
【板書設計】
寒冷
冬 醫德高尚 內容美
夜 黑暗
的
燈 (對比) 寫法美
光
光明 指路
溫暖 關愛
附錄:
《母親的賀卡》
許多年前,他做生意虧了本,債臺高筑,就要過春節了,他給母親寫了一封信:“如果春節不回家,可能永遠不會回家了”。他那遠在家鄉的老母親收到信,悲傷地哭了好久,找到一張已經有些泛黃的賀卡,歪歪扭扭地寫上:“孩子,你不回家,媽也不想活了! 冒著大雪,把它投到了鎮上 。
天剛擦黑 ,一個女營業員看到了賀卡 上面的留言,她把已經舉到廢紙簍旁的手收了回來,對老所長說:“你看,一張沒貼郵票的賀卡!崩纤L仔細看了看,一雙本來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這張賀卡就是沒貼郵票也不能退回去, 馬上把它投出去。”
七八十里的山路, 滿是積雪,又 少有行人,行程很危險,但第二天早上四點多,老所長顧不上 隱隱作痛的老寒腿,騎上車,趔趔趄趄就上路了。天黑的時候,他終于趕到縣郵局。分發室的人很驚訝“這么大的雪,你還跑什么,不要你那半拉子命了?”可當他們聽了老所長的訴說,二話沒說:“寄,馬上寄!一分鐘也不能耽誤!”, 他們還在賀卡的 邊緣處寫了一行字:“這是一張很重要的賀卡,望能迅速投遞。”落款是:禮成縣郵局全體同仁。雪還在紛紛揚揚的下著,但夜里十點多,郵車卻搖搖晃晃 第一次走上了夜路,黎明時分, 終于停在了市郵局大門口,市局的人很詫異:‘什么十萬火急的郵件,竟冒著這么大的雪和危險連夜趕來?”可不一會他們也和司機一樣了“不把它快點送出去,我們的心里不會踏實!’八點,賀卡被準時送上了火車,開始了新一程的傳遞……
他是在四天后的深夜在一個小旅館收到賀卡的,“怎么,沒貼郵票?” 他愣住了!笆菦]貼郵票,可它就這樣一程一程投遞過來了”郵遞員顧不得擦汗,微笑著望著他說?粗R卡上母親的留言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他哇的一聲哭了。旅店里的人們 紛紛圍了過來,大家默默傳遞著看了看那張 沒有郵票的賀卡,默默的掏出 口袋里的錢 ,十塊的、五塊的、一塊的、還有角票和許多硬幣, 住到這小旅館的人都是些不太富裕的人。
懷揣著賀卡,他踏上了北歸的列車,如今,他已是一個大公司的經理了。他和善、樂于助人,似乎他開公司只是為了一種雪中送炭的施舍,他的辦公桌上,總放著那張泛黃的用玻璃鑲起來的賀卡。
《冬夜的燈光》教學設計 篇2
讀完這篇文章,心里泛起一絲感動,淡淡的。因為,這情,也是淡淡的。
文章很質樸,開頭不似別的文章巧設懸念,如霧里看花。作家和他的妻子拋下了他們自己的診所和舒適可愛的家,來到八千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的一個荒涼小鎮?吹竭@里,你也許會問:“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地方遼闊無垠,更重要的是這里充滿了溫暖、友誼和樂觀。感覺很真實,當你在繁榮忙碌的都市里住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那么的冷漠。當你發現你的生活并不僅僅是金錢、事業和榮譽的時候,我想,你也會和作者他們夫婦一樣來到這個偏僻的寒冷的小鎮里居住。
情,文學亙古不變的主題。不管是親情、愛情、友情,還是鄰里之情、鄉里之情,都能撥動心弦,感人肺腑。這里沒有如詩如畫的文采,沒有過分極度的渲染,而是用了一種真樸的敘述,淡淡地向你道出了發生在一個冬夜里的故事。故事述說了在一個荒涼的小鎮里,人與人在陌生的關系里產生了情。這是什么情呢?一個醫生為了保證一個嬰兒的生命安全,在對即將行走的路程完全不熟悉的情況下,冒著寒冷的天氣在冬天的夜晚驅馳十五公里的車程來到了這戶農家為這個嬰兒診醫。而在他驅車行進的路上,沿途農家全部把燈打亮了,為的是讓這個醫生能辨認出前進的路,以致于不會弄錯了方向。之前,他們可能不曾相識,即使相識,亦可能不熟悉,但是在這樣的夜晚,他們為一個陌生人打亮了燈,即使他們平時夜里用電是非常節約的。因為,這世間的情在指引著他們。這是充滿人性的情,它擯棄了人世間的冷漠和無情,它充滿了人性的美好,充滿了人性原始的至真至純。
于是,一種情意的美感在這故事里面流淌,讓人覺得溫馨。一路的農舍,一路的燈光,他們在指引著作者前進,即使是在荒野,他也不再感到恐懼和孤獨。如果讀者細細體會,你會發現作者在出發之前和歸來之中的感受反差的強烈。因為,在這個小鎮里,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車里凍僵。因此,在出發之前,作者懼怕那險惡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天氣,心里忐忑不安。可是,在歸來的路上,一開始,他的心里還滿懷恐懼。但是,當看到沿途農家的燈仍然亮著時,他只聽到汽車發動機不斷發出的隆隆聲,以及風的哀鳴和車輪下輾雪的索索聲了。這時,他已不再懼怕,不再孤獨,是這冬夜里的一家家燈光給了他力量,是這溫馨的情給了他勇氣。在這樣明顯的對比之下,更顯得這份情意的美感和可貴,更顯得溫馨。
讀罷整篇文章下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靈性的意象描寫——燈光!耙宦返臒艄庵敢,使我終于找到了那個求醫的人家”,“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閃亮著,在等待著我......”,這一路的燈光營造了一個祥和的、溫暖的境界。即使你沒有身臨其境,看不到這樣一種情景,但只要你想象一下,你能不產生一絲感動嗎?即使,只是淡淡的。這燈光,它像一座指航燈一樣,指引著我們前進。透過這燈光,我們走進了一個光亮美好的世界;透過這燈光,我們走進人們最溫柔的內心底處;透過這燈光,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某個角落的溫暖地帶。
在這篇小文的最后,我想以這個故事的結尾,阿瑟•查普曼的這幾句詩作為我的結束語:
那里的握手比較有力,
那里的笑容比較長久,
那就是西部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