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應該說“不必說”更有樂趣,之所以要詳寫“泥墻根一帶”,用的是烘托旁襯的手法。
③“不必說”與“也不必說”所寫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不必說”寫的都是植物,它們都是靜景;“也不必說”寫的都是動物,都是動景。
④作者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調動了怎樣的感覺來寫景物?
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視覺、聽覺、味覺把百草原寫得是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形聲色昧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⑤作者寫“泥墻根一帶”有無限的趣味,以你個人的經驗體會體會。
請同學速讀此段下面的內容,然后把課本扣在桌上,憑記憶說一說:短短的泥墻根一帶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語言復述這部分內容。)
(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對自然的觀察,而是自己動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嘗……覺得更加好玩,還長知識。)
(允許學生自由發言,更允許他們有自己的見解看法和觀點,只要不脫離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美女蛇”的故事,請一位同學以講故事的形式為大家復述情節。
(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醒同學注意體態的自然大方,口齒的清晰,語句的連貫,表情的得當,是否有感染力。)
(插敘“美女蛇”故事還是圍繞“樂趣”在寫,故事本身雖然讓人有點害怕,有點擔心,卻強烈地吸弓l著孩子們,引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了百草園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也增加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因素。)
5.課堂表演“冬天雪地捕鳥”(邊說邊演,體會用詞的準確精當)
(如把捕鳥的系列動詞“掃支撒系牽拉罩”分別換成“鏟豎放栓拉提按”好不好?比較它們的差別。)
(引導:捕捉益鳥是違法行為,我們要保護自然,維護生態平衡。)
6.作者為什么能把百草園寫得有聲有色、親切感人?
(這是作者對百草園景物作過細致的觀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在描寫中又傾注了自己對這個童年樂園的熱愛之情。)
四、小結
(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教師及時補充。)
五、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造句。
3.請模仿課文描寫冬天雪地捕鳥,也用一系列的動詞(至少五個以上)描寫你做過的一種活動。
第三課時
一、學生明確第九自然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用了三個“也許是因為……”的排比句式,對離開百草園的原因進行推測,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而且表現了“我”對百草園的依依不舍,對三味書屋的懼怕之情。)
二、默讀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兩人一組,結合課文內容,自行討論問題,然后全班一起交流探討。
百草園 三昧書屋
有無限趣味的樂園 ( )的私塾
景物美麗豐富 陳設( )
生活有趣多彩 學習( )
長媽媽講神話故事 老師( )
和閏土的父親學捕鳥 讀的書( )
三、如何認識“我”在三味書屋的生活?
①“偷樂時光”:書屋后同無聲的游玩,課堂上有口無心的吟唱,老師入神時我們的“相宜而樂”;②先生迂腐的神態、陶醉的吟誦也令我歡心。
(作者如實地描寫了一幅私塾生活的風俗畫,一幅生動活潑的“鬧學圖”。引導學生在義本中找結論。)
(結論很明顯:三味書屋的教育是失敗的,學生不喜歡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再有“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從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從同學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這樣的批評是很深刻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