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余生》教學設計
泅:浮水
作踐:糟蹋。
沮喪:灰心失望
擱淺:本文指(船只)進入水淺的地方,不能行駛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跡
抵御:抵擋
孤立無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凍餓之虞:不用擔心受凍受餓。虞:憂慮
鄭重其事:對事情嚴肅認真
聞所未聞:聽到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知足安命:滿足于已經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不毛之地:不長莊稼的土地或地帶。形容土地荒涼、貧瘠。
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三、整體感悟
(一)課文中魯濱孫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1生存問題(1~3段)
2物質問題(4~9段)
3精神問題(10~11段)
(二)從課文中看出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濱孫是一個意志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并且務實肯干,勤于創造的人。
(三)魯濱孫在海上遇難,被拋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身陷絕境,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魯濱孫剛流落到荒島上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暗淡,但他還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難中,同船的11個人中,死了10個,就他一人活著,這是上帝對他的特別關照;特別是從擱淺的船上獲得了維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這是上帝對他的格外恩賜。而他的日記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處”,最集中地體現了魯濱孫要頑強活下去的理由。
(四)魯濱孫為什么要頑強地活下去?他是否值得這樣活著?如果換一個人,在這樣的絕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
因為想到自己一個人在孤島上,遲早都是死,與其餓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殺而死——當然這是一種因為精神完全崩潰后導致的自殺行為。魯濱孫卻沒有這樣做,他說服自己頑強地活著,并打定主意在島上獨自生活一輩子。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從這里可以看出魯濱孫十分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他活著,也許并非為了什么,而僅僅因為自己是一條生命,既然是生命就應該善待它。況且他活得積極,活得主動,活得像個人,活出了人的尊嚴。像他這樣的人值得活著。
四、小結:本文主要描寫魯濱孫被陷落荒島之初所遇到的生存問題、物資問題和精神問題,魯濱遜在前途暗淡的絕望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并頑強地活下來,活得瀟灑,活出了人格。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提問、研討、探究
(一)、課文第一部分寫魯濱孫流落到荒島之初產生了怎樣的心理,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傷心絕望
1、“我認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
2、“孤零零”
3、“孤獨凄涼的情況下度過我的余生”
4、“不幸”
5、“孤立無援”
6、“沮喪無聊”
(二)、第2自然段中“另外一種力量出來阻止我的這種想法責備我”,“另外一種力量”指什么?
指理智。他在悲觀絕望時,并未失去理智。如果說第1自然段中魯濱孫是憑感情用事的話,那么第2自然段,他開始用理智來思考問題。
(三)、第2自然段中“當我們遇到壞事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時也應當考慮到更壞的情況”這句話用中國的一個成語來表達是什么?它表達了魯濱孫的什么思想?
這個成語是“塞翁失馬,安知禍福,”表現魯濱孫能夠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說明他已經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
(四)、回憶:身陷絕境的魯濱孫認識到哪些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