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園春 雪》說課稿
4、 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氣勢。 讀是主要的教學方法,通過讀去理解詞,去口味詞。下面有關朗讀的教學流程就不再重復說了。這一環節需要兩分鐘。
5、 品讀上闕,理解作者的感情
(1) 總寫了什么內容?
(2) 哪個字在上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引起哪幾句話?寫了哪些具體事物?
(3) 上闕哪幾句是想像?
(4) 上闕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這些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上闕的內容,從而為后面的賞評打下基礎。這一環節需要八分鐘。
6、 品讀下闕,體會毛澤東的偉大抱負
(1) 作者對古代的英雄是怎樣評價的?
(2) 作者在評論這些英雄時,又用了哪個字?管到哪一句?
(3) 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這個惜字有哪些意味?
(4) 哪一句直接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5) 作者是怎樣將上闕的寫景和下闕的議論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些問題也是不難解決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下闕的內容,了解過渡句的作用,也為后面的評賞打下基礎。這一環節需要八分鐘。
7、 初步賞評這首詞 這首詞千錘百煉,精妙絕倫之處可以說比皆是。請你以“《沁園春 雪》妙就妙在----”為開頭,自選一個角度賞評課文。 這是這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先組織學生前后桌討論,再舉手發言,教師作點撥點評。舉個例子來說:有學生從修辭的角度賞評,卻沒有說到擬人,教師可以提示:“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教師視具體情況而作結。最后師生一起總結這首詞妙在什么地方。 這一環節以學生的自主活動不主,通過全班合作大家相互補充。一是看學生對這首詞是否理解,更重要的是對這乎詞的特色進行整體性觀照,重在品與賞。培養學生初步賞評詩詞的能力。這一環節是個難點,安排學生五到六分鐘的時間討論,然后初步鑒賞,教師點撥,共安排十八分鐘。
8、 學生飽含感情地進行朗讀,背誦,教師激情寄語作結 通過講與評,學生對這首詞應該已經有了很多的感情,所以最后讓學生朗讀一定可以讀得激情澎湃,然后當堂背誦。這是趁熱打鐵,有利于仍沉浸在詞的情感氛圍中的學生帶著理解和感悟記憶積累,這樣比課后背誦效果要好。 最后教師以飽含激情的語言作這節課的最后寄語:同學們,毛澤東在《沁園春 長沙》中有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十一年后,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毛澤東豪情萬丈:“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愿同學們也能樹立遠大的抱負,成為21世紀的風流人物! 這樣的寄語,不僅是毛澤東的兩篇《沁園春》的一問一答,更重要的是想繼續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激發學生的豪情壯志。這最后的教學內容安排四分鐘。
五、 說板書設計
結合多媒體出示板書 體現教學目標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直觀,簡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