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三首教學設計
2、結合蘇軾生平經歷,說說我們該如何理解“也無風雨也無晴”中的風雨陰晴,如何理解此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呢? 1、學生能從蘇軾的遭貶謫,聯想到詞中的風雨,既是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是指政治上的風雨。進而可以體會到,蘇軾面對人生的挫折坎坷,依然能夠保持那份泰然自若,實屬可貴。
2、對于“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學生可能達到一切都是過眼煙云的層面,已是上佳。 僅從字面,恐難以真正理解詞作的內涵。引導學生關注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體會兩者之間的重要關系。“也無風雨也無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順境有逆境,但在詞人心中卻無晴雨,因為“凡所有象,皆是虛妄”。這是蘇軾作品中極為重要的內涵,理應讓學生知曉一二,但點到即可,不宜展開。
歸納小結
指導方法 賞析詩詞方法小議:抓住意象,理解詩詞內容;結合經歷,體會作者感情。 和教師共同總結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 課文為例,激發興趣,習得方法,為以后大量閱讀、品賞做好鋪墊。
自主學習
作業反饋 以所學之法自己賞析蘇軾《浣溪沙》,并用散文筆法描繪詞中的情、景。 在把握全篇內容、情感的基礎上,想象、入境,擴充內容、情節,寫成一篇記敘文或抒情散文。 既可了解學生是否準確把握詞作要點,又可進行寫作的訓練。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合理鋪展情節、營造意境的能力。
思路點撥
《江城子》作于1075年,《浣溪沙》作于1078年,《定風波》作于1082年。可結合蘇軾的經歷,以他的個人遭際為線索,抓住他人生不同階段的詞作所表現出的思想感情,重點分析蘇軾這一人物形象。可另行補充蘇軾代表作一二,以豐富人物內涵。
練習舉隅
1、 同為豪放詞的代表作,賞析、比較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和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在內容、情感上的異同。
2、 賞析、比較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和《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在內容、情感上的區別,體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不同特點。
3、 學生分組合作,為蘇軾的三首詞分別找三首合適的配樂,要求能表現詞的意境。(可向同學推薦一組古曲,如《十面埋伏》、《將軍令》、《漢宮秋月》等以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