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貓的故事》教案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xiàn)。
【開釋】釋放(被拘禁的人)。
【高枕而眠】把枕頭墊得高高的,無憂無慮地睡大覺。形容麻痹大意,盲目樂觀。也比喻思想上解除武裝,放松警惕。也作“高枕無憂”。
【光臨寒舍】謙敬之辭,用于稱他人到自己家里時。光臨,敬辭,稱賓客來到;寒舍,謙辭,稱自己的住所。
(四)學生交流評注,教師作出評價和示范。
(學情分析:對于七年級的學生,對學生的所寫的評價要求不能過高。)
教師示范:
(1)故事的結局是“一夜功夫”瘦貓把四只小貓叼離書房,“不知運到什么地方去了”。破窗入戶是母愛力量的驅使,“叼離書房”同樣是母愛力量的推動。母愛的天性使這只瘦貓表現(xiàn)出一種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精神。
(2)瘦貓給“出生不久”、“眼睛還沒有睜開”的四只小貓喂奶,使作者聯(lián)想到“婦人生產(chǎn)”,視之為“喜事臨門”,頓時“原來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進而對這只瘦貓予以了由衷而高度的贊頌——“偉大的母愛實在是無以復加!”贊頌中點明了題旨。作品這種由“抑”到“揚”的情感描寫。
(五) 閱讀全篇,整體感知,集中注意力,在3分鐘內(nèi)默讀完全文,然后復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jié)最少,保留的重要詞語最多。
(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七年級四大能力培養(yǎng)目標之一。它的形成在于平常學習過程中的點滴積累,反復實踐。默讀形式是完成此能力的保證。此項活動的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原文復述的能力,為了使復述變得小型多樣,機動靈活,教師在教學過程可指導學生選取片段,或有重點的復述。如教師可要求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有條理的復述。這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也突出了說的訓練,促進學生把消極的詞匯變成自己的積極詞匯。)
學生復述,明確:(投影或板書。復述時應找出“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的語句和詞語。)
“我”對貓的態(tài)度和情感變化過程:
——起初,感到“攪得一家不安”;(厭惡)
——接著“有些不耐煩”;
——終于“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著“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貓”并“為她緩頰”、“稍予膺懲”;(同情)
——過后“準備高枕而眠”,打了一個冷戰(zhàn)”并“決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發(fā)現(xiàn)了四只小貓瞬時“一腔怒火消去”以至發(fā)出贊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贊揚)
——為貓的離去而懺悔。
關鍵情節(jié):“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貓”并“為她緩頰”、“稍予膺懲”;(同情)
——為貓的離去而懺悔。
作者對貓的態(tài)度變化,以及對貓的偉大母愛的贊揚,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動物生命珍視。
(五)布置作業(yè)
1. 熟讀三、四、五自然段。
2. 完成練習二第2小題。
第二課時
(一)細讀最后兩段
1. 文章后面的變化使讀者觸動。觸動讀者的是貓的母性還是“我”對此事的態(tài)度、感嘆?請具體談談。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明確:
在第一層面上,讀者和文中的“我”一樣,是被貓的母性所觸動的。
在第二層面上,“我”對此事的感悟是既深刻又動人的,這應當是更重要的觸動讀者之處。“天地之大德曰生”,這道理本該普及于一切有情。”也就是說,人世間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對創(chuàng)造生命的敬重,對生命的珍惜、愛護、尊重,而且應該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動物、植物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