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湖北省漢川市實驗中學 王健龍【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 (重點)
2.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并了解排比、反復及短句的表達效果。(重點)
3.品味文章意蘊內涵,發表自己的見解。 (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學情分析】
課文有關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對舞蹈動作、聲音的描寫,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讓學生讀出氣勢即可。
【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并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于完整。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了解課文大意,寫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疑問,并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排比這一修辭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使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是勁!”今天我們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
(多媒體投影:課題、有關“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紹和幾幅圖片)
二、收集問題,檢查預習
課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為了檢驗預習效果,請大家瀏覽課文,快速地畫出表現安塞腰鼓場面特點的語句和表現安塞腰鼓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么疑問可提出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解決。
三、聽錄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說,安塞腰鼓能使空氣燃燒。是啊,就像空氣中本來包含著氧氣一樣,人的心中本來就蘊藏著激情,蘊藏著力量,一旦遇到火種,便會不可阻遏地燃燒起來。那么,就讓《安塞腰鼓》在我們課堂上也燃燒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錄音,以激發學生激情,然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體味句式修辭的表達作用
從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激蕩的鼓聲,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為什么會這么有氣勢?你能否從文章的語言材料中找一點依據?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明確:文中用了不少排比和反復,以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情感,且手法多變。(因學生已查閱了有關排比的資料,此處就不必多講。)這篇文章中還有許多獨句段,還有許多短句,如“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短促、激烈,有強烈的節奏感,正如急促的鼓點。
多媒體顯示:
句式修辭
剛才大家舉了不少排比、反復的例子。其中有一例很特別,它在文中多次間隔出現,是哪一句呢?它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在引導學生回顧《黃河頌》中三個“啊!黃河!”的作用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一句,體會其情感的逐步加深。
[多媒體展示:“好一個安塞腰鼓”(反復)]
啟發學生使其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出現四次,形成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還提示了文章的內容層次;這句中的“好一個”抒發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可以說是文章的抒情線索。